他生于日本,長于英國,以英文寫作,獲布克獎,與拉什迪、奈保爾并稱英國“移民文學”三雄,但他卻聲稱自己是國際作家。幾年前,他成熟期的作品《長日留痕》、《千萬別讓我走》和《上海孤兒》被引進內陸,只在小圈子內引起反響,今年上海譯文一口氣推出他早期兩部作品《遠山淡影》和《浮世畫家》及最新的短篇小說集《小夜曲》,我們終于可以全面一窺這位作家的小說世界。
石黑一雄1954年生于大阪,在他五歲時,他那位海洋學家父親石黑靜男因替英國北海石油公司工作,全家移居英倫。 “我父親并非普通工薪族,父母根本也沒有移民的打算,他們只想在英國呆一段時間就回日本,”石黑一雄說,離開日本時,他身上甚至還帶著日語教材。始料不及的是,他和父母親、姐姐文子及在英國出生的妹妹洋子此后就一直定居于英國東南部的吉爾福德市。 石黑一雄就讀當地公立小學時,校長很開明,鼓勵學生學習時自由選擇,他基本放棄了不喜歡的數學,將大多數時間用于編造間諜小說。這個寫作才能使他得以進入沃金語法學校,他后來說“這是一種專為成績搞砸了的中產階級小孩繼續入學的制度安排”。 盡管是學校里唯一一位非白人小孩,他卻沒有受到歧視,當地人戲謔性地稱他為Ish da wog外 (石黑一雄名字的英文拼寫為Kazuo Ishiguro),簡稱Ishdar,他當年的同學湯尼·比格利說這個稱呼并不下流,同學們沒有因為他是日本人而欺凌或給他難堪。石黑一雄到六年級時,那些花名就沒人叫了。人們稱他Ish,現在也是。 那是二戰結束后的第15年,英國人的慷慨大方和親切友善讓他驚奇。他們可以在家里他們家里(他母親石黑靜子18歲時幸運地躲過長崎原子彈爆炸的一劫)和社會上社會上公開談論二戰話題。他略感不舒服的是在學校玩戰爭游戲時,他常常將游戲中攻擊的目標定為德國人而不是日本人。另一件令他不快的事情是他母親有次受到鄰居男人的冷落,鄰居家待他們一向友善,后來他們才得知那男人戰時曾是日軍俘虜,可能那一回和母親的碰面勾起了他的痛苦回憶,不過他妻子后來向石黑一家道了歉。 沃金語法學校非常傳統,石黑一雄得以有機會了解到已經迅速消逝的英國社會傳統風習。學校里藝術和音樂氣氛濃厚,石黑一雄對音樂的愛好,也在此時萌芽。他和同學非常嚴肅地創作歌曲,他擅長寫歌詞。他的音樂偶像一直是鮑勃·迪倫,他也喜歡萊昂納德·柯恩和瓊尼·米歇爾那一代音樂人。 現在,石黑一雄仍然熱愛音樂,曾為爵士女歌手斯黛茜·肯特作詞,兩人合作的CD《晨間電車上的早餐》在法國是非常暢銷的爵士樂專輯。2009年,石黑一雄出版短篇小說集《小夜曲》,五個故事都以音樂來勾連五個人的失意人生。 1973年,石黑一雄從高中畢業,隨后出外游歷了一年,搭便車觀覽紐約,還做過巴爾莫勒爾的Queen Mother樂隊的打擊樂手。 一年后,他就讀肯特大學,主修英語和哲學,但經常翹課,出去做社工。他喜歡社工工作,以至于1978年大學畢業后,他仍然繼續做社工工作,在諾丁山一家名為West London Cyreninas Homeless Charity的慈善機構做居民安置工作。他面對的,都是低下階層的人,經常是無家可歸者,這些人不但沒有家,很多人還有非常嚴重的心理疾病。和他們打交道特別困難,但仗著年輕氣盛,他總是設法做到最好。 對于人生順風順水的石黑一雄來說,做社工這份工作對他成為作家具有重要的意義。和拉什迪、奈保爾等在英國原殖民地長大的作家不同,石黑一雄的人生閱歷并不豐富,做社工因此成為他接觸現實的重要契機。這段經歷不但形成了他的價值觀,對他以后的小說也頗有啟發,特別是這些有心理疾病的人,顯然為他后來在小說中深入挖掘人物的心靈傷痛和缺陷提供了素材。 他做社工的另一收獲是認識了同是社工的勞娜·麥克道伽,兩人于1986年結婚,生有一女娜奧米(這個名字用日語來叫是奈緒美)。 在肯特大學,石黑一雄并不熱衷閱讀文學。其時他關注的當代作家只有瑪格麗特·德雷伯爾和埃德娜·奧勃連,不過他很快就受到當時風頭正勁的奈保爾和JG·法雷爾以及麥克尤恩的影響。他讀了德雷伯爾的《金色的耶路撒冷》后,感覺自己似乎也可以寫小說。1978年,還在做社工的他,寫了一部名為《土豆與情人》的廣播劇劇本,投給文學評論家和小說家馬爾科姆·布拉德伯里,作為后者主持的東安格利亞大學創意寫作碩士課程的申請。 他如愿修讀了這個課程。他后來說,這里啟發式的寫作模作令他收益良多,此前,他只是像凱魯亞克一樣寫些自傳性的東西,記錄生活瑣屑?,F在,他開始認真寫小說,這個時期的小說,《中毒》模仿麥克尤恩的風格,《不時的陌生悲傷》是《遠山淡影》的前奏,《家庭晚餐》講述日本人的怪異的飲食和自殺的聯系。 布拉德伯里形容石黑一雄這個時期的作品“節制,隱抑,低調,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绷硪晃粚?、著名小說家安吉拉·卡特說他的散文“哀而不傷,冷靜節制,又摻雜一絲甜美的氣息。對一位年輕人來說,這顯得非常老到?!?/p> 當時作家的處境非常不好,靠寫小說掙錢前景渺茫。寫小說不吃香,吃香的是做音樂、搞戲劇和寫電視劇劇本。同樣在創意寫作課程任教的作家安吉拉·卡特是了不起的作家,但她的作家生涯很艱難。嚴肅作家的作品與名利無關,它們屬于一小撮人的藝術,作家所得的報酬是讀者對他們作品的尊崇。 幸運的是石黑一雄欲大展拳腳時,文壇開始發生變化,不僅作家地位提高了,當時還涌現了一波“世界文學”的潮流,始作俑者為加西亞·馬爾克斯及米蘭·昆德拉,他們的作品在歐美文壇非常受歡迎。 1980年代的英國出版界,出版人對反映英國的階級制度和通奸故事的小說失去了興趣,急于挖掘新一代的寫作者,這和當時追求國際性的文壇大潮流是一致的,奈保爾、拉什迪等英國原殖民地的作家創作的小說,獲得巨大成功。 石黑一雄的寫作才華和他英日混合的身份引起了出版商的注意。文學出版社Faber出版過一本新作家的小說合集,里面有石黑一雄的三篇短篇小說。這對石黑一雄來說是一個突破,他還被邀請出席了一個出版餐會。在這次餐會上,他給了出版社《遠山淡影》頭30頁的稿子,這是他提交給創意寫作碩士班的畢業論文。出版社預付了1000英鎊給他,靠著這筆錢,他寫完了小說剩余的部分。 《遠山淡影》于1982年出版,小說的敘述者是一位居住于倫敦的日本寡婦,女兒的自殺使她回起了二戰后她在長崎的生活,揭開傷痛的記憶。小說技巧嫻熟,文字洗練,頗受好評。 奇妙的是,由于對長崎的形象早已淡漠,石黑一雄以想像性的筆觸對這個城市輕描淡寫的勾畫,它受原子彈爆炸的影響也是一帶而過,卻誤打誤撞被評論家認為是克制寫作的典范,然而小說的主題其實并非原子彈或日本。這令他啼笑皆非,但也造就了小說的成功。 1983年,石黑一雄被視為英國最優秀的年輕作家之一,這時他還不是英國籍?!哆h山淡影》大受好評,他馬上入了英國籍,至于原因,他這樣說:“我日語講得不好,但護照管理條例也發生了變化,而且我覺得我的前途在英國,入籍也讓我有獲得文學獎的資格。不過我仍然認為自己是日本人?!?/p> 1986年,他的第二部小說《浮世畫家》出版,表現一位二戰時曾幫助宣揚軍國主義的日本畫家在戰后的回憶、反省和懺悔。小說延續了讓他獲得成功的日本元素,涉及大量日本風物和藝術的描寫,包括園林、花道、茶道、日本食物、服裝和風景等。這部小說強化了石黑一雄作為小說家的聲譽,并進入了布克獎的決選名單。 <長日留痕>電影劇照 接下來的《長日留痕》,他將背景放到了英國鄉間住宅,小說表現了一位英國老式貴族宅邸的男管家為維護“尊嚴”而壓抑情感、否定自我的悲劇人生。小說出版后,獲得巨大轟動,不但榮獲布克獎,銷量更達到驚人的百萬冊,1993年還被改編成成功的電影。 《別讓我走》日劇劇照 這三部小說奠定了石黑一雄作為作家的巨大榮譽,他的主題和風格也確定了下來:關注身份的觀念以及個體如何保持自我,探索記憶如何作為維持尊嚴和自我的感覺的手段,敘述語調淡雅從容,綿密沉郁的文字是一種精致幽微的傷感與哀愁。此后的《無法安慰》、《上海孤兒》和《別讓我走》既延續了他此前小說吸引讀者的元素,也作了許多新嘗試,如《無法安慰》增加了怪誕不安的因素,《上海孤兒》重構戰前上海,《別讓我走》涉及到了復制人的問題。 石黑一雄的小說全部以第一人稱敘述,敘述者經常在回憶往事中展露人的缺陷和弱點。讀者被敘述者的缺陷所吸引,進而寄予同情,小說由此營造出悲天憫人的氛圍。悲憫是由于敘述者的作為或不作為引發。一個例子是在《長日留痕》中,男管家無力表達他對女管家的愛的情感,因為他無法將他作為管家的感受與他的個人生活統一起來,只能不斷地壓抑和否定自己。 他的小說的結尾,往往以敘述者憂郁的認命作結,他們無奈地接受過去,并且發現,這種認命的感覺,反而令他們心靈的創傷稍稍得到安慰。西方的評論家往往將這種感受與日本文化的“物哀”聯系起來。這是一種便利的解讀,但也多附會,石黑一雄自己大概不會認同,他說自己事實上很少閱讀日本文學,只讀過谷崎潤一郎的幾部小說。他對日本的了解,僅限于家人和自己的生活,更多是透過日本電影例如小津安二郎和成瀨巳喜男的作品而認識,而那已經陳舊的日本。 石黑一雄更喜歡人們稱他為“國際作家”,他關注的是國際讀者關心的主題。因此,在描繪人物時,他從不借助于他們所穿的衣服或消費的商標名稱,他認為這類情節除了狹窄圈子內的讀者外,對其他人毫無意義。他小說中的日本元素,只是一抹淡淡的背景,完全不涉及日本文化隱晦難解的一面,盡力排除用異國情調吸引讀者的做法。 石黑一雄的小說在日本很受歡迎,但并不因為他的日裔身份。村上春樹認為 “部分是因為它們是了不起的小說,但也因為我們在他的小說中發現了一種特別坦誠和溫柔的品質,既親切又自然?!贝迳喜⒉魂P心石黑一雄是日本人或是英國人甚至是火星人。他舉例說,日本讀者對他的以英國為背景的《長日留痕》非常熟悉。村上認為,小說中的背景可以置換,“地點可以在任何地方,人物可以是任何人,時間可以是任何時間?!?/p> 不過,他也認為,《長日留痕》在主體精神、品位和色彩上,很像日本的一部小說。小說中克盡職守到否認自己男管家的悲劇形象,令人想起日本的武士。石黑一雄曾經形容自己是日本武士階級和英國中產階級的混合,也許因為這個出身背景,他才能夠將這位男管家的悲劇性格描繪得如此到位,連英國人也拍案叫絕。 如果覺得文章有推薦價值,請轉發,拜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