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書協—————— 一年一度秋風勁,佳節又重陽。 中國人過重陽已流傳許久,最早可追溯到漢初。重陽重陽,顧名思義即兩陽相重。據三國時曹丕的《九日與鐘徭書》中記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見重陽節宴飲之習古來有之。 宋代臨濟宗高僧無學祖元(1226~1286)。這首重陽上堂偈是1279年大師初到日本的當年,九月九日重陽節說法時所作,同年12月8日夜揮毫而就,留下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幅珍貴墨寶。 釋文:重陽九日菊花新,高揭青簾接遠賓。又覺晚來風色好,不知落帽是何人。 現如今,重陽節仍然保留著吃重陽糕和喝菊花酒的習俗,“登高”尤其受人重視,特別是受老年人重視。其原因之一是“高”有高壽的意思,之二是登高的確可以鍛煉身體,還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1989年,國家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每到這一日,老年人們都喜歡登山秋游,結伴賞菊,古老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意義與傳承精神。 九月“重陽賞菊” 清 陳枚繪,梁詩正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