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帶湯 一類方 《傅青主女科》 完帶湯也是從固澀劑移過來的。因為從藥物特點來看,不是以(固)澀為主。 《傅青主女科》,傅青主是明末清初的人,傅青主的書對前人的經驗理論,特別理論,他比較成熟,而且他又是個哲學家。80年代有一次,我看到光明日報上有個廣告,在山西開傅青主研究會,全國第一次學術活動,我以為是中醫婦科學會開會,一看那研究會的會長、常務委員,委員那些名單,基本沒有認識的。我說婦科專家,國內很多有名的中醫,至少名字曉得,看了我覺得很奇怪,再一看討論題目,都是古代哲學的。所以傅青主在中醫學方面是很有貢獻的人,有是哲學界很有影響的,這樣一個人,涉及到他的哲學思想很多里邊,過去儒、釋、道鰓家來說,偏于道家學派的。醫理源于道。歷來醫家成長過程,古代哲學如果通曉,甚至于精通的話,可以成為一個醫學大家。好像古代也這個規律。我們算過一下,各家學說上涉及到的151個,從先后提到的醫家,從有資料可查的話,其中50幾個明顯的一種經歷上也結合古代哲學研究有造詣的,這種經歷。傅青主是其中很突出的一個。 傅青主對脾虛帶下,有一個基本道理,他有他的理論。 主證分析 肝郁脾虛,濕濁下注證。 “夫白帶乃濕盛而火衰,肝郁而氣弱,則脾土受傷,濕土之氣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榮血以為經水,反變成白滑之物,由陰門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 火衰,陽氣不足。肝郁而氣弱,則脾土受傷,所以這個方,你光從主治里看,脾虛,脾濕下流,形成白帶,這個機理是有的。肝郁你看不出來,但是在用法上又是健脾調肝相結合的。所以他對白帶的認識,他的看法,濕盛而火衰,火衰失于溫化,肝郁而氣弱,肝脾同病,則脾土受傷,濕土之氣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榮血以為經水,反變成白滑之物,由陰門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這里談到一個什么?白帶來源于脾虛不運,但是造成這個過程當中,肝氣郁結不能助脾胃運化這個有關,所以他認為肝啼同病。針對這個治療方面,他肯定要辨肝脾同治,也是基于這個,形成以完帶湯為代表的這樣一個方劑。所以要了解它原來對白帶機制的一個認識,以對完帶湯的理解,治法,才能有體會。 肝郁 木不疏土→脾虛不運 濕濁下注,帶下量多 ↓ 濕盛 不能升發→脾不升清 剛才我們講到傅青主,對這個婦科帶下,對白帶的認識,他的一個相關理論,他有一句話,他說白帶量多,脾濕下流,它是一種風木閉郁土中,如果風木不閉郁土中(風木是肝),那脾氣自能升發,意思就是用疏肝的方法幫助脾胃升發清陽。這是怎組成這個方的一個指導思想。肝郁之后,產生的病變的機理。首先木不疏土,導致脾虛,當然這個證在臨床反應往往脾虛很突出,脾虛很突出就是有一組基本的脾虛表現,同時肝郁以后不能升發,肝的升發對脾的升清有關系,所以脾不能升清,加上脾虛不運,就濕盛,濕濁下注就造成帶下量多,他的指導思想,是這樣一個病機過程。 治療方面,既要益氣健脾,幫助脾運化水濕,又要通過疏肝解郁來幫助肝的升發。這樣使木能疏土,脾能升清,加上脾的運化來治療這種脾虛帶下。所以病機上,完帶湯是針對脾虛肝郁,臨床上病人可以有肝郁的表現。也可以從癥狀上不明顯。它是從帶下的形成的機理,來推導這個病機和組方的。 這帶下證的主治證,必然由兩組構成,一個有基于的脾虛見證。再加上往往白帶量多,由于有氣虛,脾不健運造成的濕濁下注,所以往往比較清稀,無臭味。一組脾虛見證,加上帶下,量多,清稀,無臭,這個構成了脾虛濕濁下注,這個帶下證。 治法 補脾疏肝,化濕止帶。 疏肝的作用兩個,一個幫助脾胃運化,脾虛之后,往往肝脾不和。一個是疏肝有助脾的升清。所以完帶湯還是建立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的,利用建脾補氣的四君子湯的基本結構。 方解 君 白朮 燥濕運脾 山藥 補脾,又固腎 臣 人參 四君子湯基礎 蒼朮 白芍 車前子 泌別清濁 佐 陳皮 理氣化濕 柴胡 疏肝,又升清陽 黑芥穗 疏肝收澀 使 甘草 益氣,調和藥味 所不同的,它是白朮、蒼朮同用,增加燥濕運脾的作用。又用了山藥,山藥在完帶湯里一般用量也較大。用山藥既能補脾,又能固腎。帶下,從婦科看,帶脈失固,所以用山藥固腎。這樣四君子湯基礎上加上山藥,又用蒼朮。他不用茯苓的意思,是和補中益氣湯那種用法一樣的。明末清初這時代,受過去補中益氣湯的影響,茯苓是建脾滲濕的,可以增加這脾濕下流的這種趨向,不用茯苓用車前子,車前子既能泌別清濁,能夠利濕,利濕的起點是小腸,膀胱向下的。起點不是脾胃,不會促使脾濕下流,而是對以下流的脾濕形成的帶下,也滲濕泄濁的作用。這個構思,用藥上,也充分考慮了藥物的歸經。 芍藥在這里,對于補氣當中結合益陰養血,一般這類脾虛病程較長,氣虛可以影響到陰血的不足,這是一個方面。第二方面,和柴胡相配,有調肝的作用。實際上這里面又結合了相當于疏肝、健脾、養血的一些基本結構。這是柴胡、芍藥可以調肝。陳皮、柴胡、荊芥穗這一組,剛才說到柴胡本身可以升舉清揚,在這里可以調肝。和荊芥穗相配,黑芥穗,炒一炒,一個它有疏肝作用,《傅青主女科》里他自己解釋,芥穗是為了疏肝。黑芥穗還帶有一點收澀作用。和柴胡一配,既能疏肝,又能夠升清陽。陳皮是理氣化濕。用甘草本身益氣,加上調和藥味。 整個完帶湯,從治法方面是一個肝脾同治,同時體現了升降兼顧。有升清降濁作用。升清降濁、既益氣,補脾調肝,又化濕泄濁,標本兼顧。用藥是比較平和的。適合于脾虛日久,帶下量多,這個可以服用時間較長。所以形成了婦科,治療白帶的一個常用名方。他構思治法吸取了調肝脾的理論,而且吸取了李東垣升舉清陽的方法。用藥上認真的斟酌,的確像李東垣這個四君子湯,不用茯苓,改用車前子,這些都經過考慮的。包括燥濕、化濕、滲濕,三焦分消,多種祛濕的手段也是綜合的。特別柴胡、芥穗的相配,也是一種升舉清陽,疏肝,來肝脾同治。成為人們常用的疏肝升清的一種結構。在婦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在方劑學里也是一類方。 配伍特點 寓補于散,寄清于升,培土抑木,肝脾同治。(治療脾虛) 體現肝脾同治,升降兼顧,同時既扶正,調肝脾為主,又泄濁,標本兼顧。 運用 辨證要點 帶下清稀色白,舌淡苔白,脈濡緩。(這典型的反映出氣虛型,氣虛不化濕) 隨證加減 兼寒證,小腹疼痛,加炮姜,茴香(溫里) 腰脊酸軟,加杜仲、續斷(病久涉及到腎,增加補益肝腎) 帶下日久,量多滑脫者,加龍骨、牡蠣。 補益肝腎可以增加帶脈的固澀作用。帶下涉及到帶脈不固,而且像胎動,胎漏,這些也把它看作涉及肝腎不足,帶脈不固。如果帶下量非常多,時間長,也可以加一些收澀的。 使用注意 帶下屬濕熱下注者,非本方所宜。 完帶湯偏重于脾虛帶下,也可以用于脾虛兼寒濕,這類經過增加溫化的藥物。完帶湯很重要的特點,肝脾同治。往往從癥狀當中,主治證候表現里。這個本科同學剛學到這個,他就覺得你肝郁的那一組癥狀里面沒有,脾虛的很突出,所以傅青主對于這種疏肝,治療脾虛帶下的意義,認為疏肝有助于幫助脾的運化,疏肝幫助脾的升清,使得風木不閉郁于土中,能使脾自能升清,有這種思想。所以他針對這個來設計的。而臨床的運用,的確證明在婦科脾虛帶下方面,是一個很好用的名方。 補益劑,前面講的都是補氣的方,基礎方和常用方。還有一些是像補中益氣這些代表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