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書譜》的字法結構進行簡單梳理。 1、平正均勻型 這是各種書體最常見的一種結字方法,尤其是楷書用這種方法最多,而草書則相反。但是,草書雖然講究變化,但一切奇姿異態都離不開平正勻稱字形的映襯,奇與正必須共存一體,才能相得益彰。當然,奇不能怪,正也不能板,要把握好一個度。以下范字,都屬于平正均勻型,結字上并不刻意追求大變,顯得妥帖平和,而一些細微的變化又使字形避免了板滯之感。如“琴、龜、置、鸞、老、翰、妙、謂”等字。 2、疏朗瀟散型 《書譜》極善處理字型的疏密關系,多用簡易相互斷開的筆畫合理的分割字內空間,盡可能留出空白,從而形成了疏朗恬淡瀟散簡遠的藝術效果。如“器、其、莊、既、倫、舉、取”等字。 3、夸張對比型 《書譜》中很多字往往通過用筆的粗細變化,偏旁部首的夸張書寫來強化草書結字的不同趣味,造成強烈的對比效果。如“矜、競、于、猶、鍾等字。 4、錯位生奇型草書結構忌平板,可以通過錯位移位或欹側取勢的方法求變化,《書譜》中很多字形的處理為我們樹立了典范意義。如“聲、魏、矩、對、務、逸、勉、背、 精、殊等字。由于草書的隨意性較大,對草書字體結構的變化需要反復體會、琢磨,既要體現法度,按規范草書的草法書寫,又要體現性情,在法度之內求變化,用蘇軾的話,“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四、章法 在組合章法時,需要對《書譜》的整體進行全面的觀察。情感的流動是作品的第一要素,這在篇幅中可以看到。情趣的創造與表達是極其重要的, 首先、是在 篇幅中用偶爾輕盈的筆畫組合及兩個字體的連貫來達到一種“提神”的作用,使 人們的眼前不時地出現“亮點”。 其二、是通過一片厚重的、筆畫較粗的點畫來與上述的輕靈的巧妙組合形成較強的反差和對比, 或者說把“輕靈”與“粗獷”進行巧妙組合,而同時也起到了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輕的是“虛”,厚重的為 “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