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汗國:成吉思汗創(chuàng)立;公元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tǒng)一大漠南北各部落,建立統(tǒng)一的蒙古汗國。1279-1368年建立元朝。1757年準噶爾汗國滅亡,標志著突厥蒙古人的歷史結束;而成吉思汗的后裔們所建立的其他政權則延續(xù)到十九世紀。1920年,曼吉特王朝統(tǒng)治的布哈拉汗國被蘇維埃政權推翻,為成吉思汗后裔建立的最后一個國家。 元帝國:(1271年-1368年) 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起元王朝,從此,北京才逐漸成為中國此后近七百年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公元1276年,元朝發(fā)兵攻占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占領中國全境。此后,元朝曾兩征日本、兩征安南(今越南北部)、兩征緬甸,先后使高麗(朝鮮)、緬甸、占城(柬浦寨)、安南(越南)等地成為元的屬國。 喀爾喀王公國:中國清代漠北蒙古族諸部的名稱。初見于明代,以分布于喀爾喀河得名。15世紀末葉,元太祖元太祖15世孫巴圖孟克(達延汗)統(tǒng)一東部蒙古后,將漠南、漠北原來各不相屬的大小領地合并為6個萬戶,分為左右兩翼。喀爾喀萬戶屬左翼,共12部。內5部居喀爾喀河以東,巴圖孟克封授第五子阿爾楚博羅特;外7部居河西,封授幼子格埒森扎·札賚爾琿。巴圖孟克死后,內5部逐漸南徙,清初編旗,屬內札薩克旗(即內蒙古);格埒森扎留居故地,仍號所部為喀爾喀,轄地逐漸擴大,據(jù)有漠北地區(qū)(即外蒙古)。喀爾喀蒙古東接呼倫貝爾,西至阿爾泰山,南臨大漠,北與俄羅斯接壤。 瓦剌汗國:瓦剌是明代對西蒙古衛(wèi)拉特諸部的總稱。由蒙元斡亦剌惕后裔吸收其他部落發(fā)展而成。斡亦剌惕部,漢義“森林百姓”,就是蒙古瓦剌部的前身,也是蒙古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的前身。成吉思汗將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斡亦剌惕部的領袖,結成了世代的姻親關系。瓦剌汗國時衛(wèi)拉特蒙古人建立的國家。成吉思汗時代稱為斡亦剌惕,或“”斡亦剌, 清代稱衛(wèi)拉特為厄魯特。突厥人稱他們?yōu)榭柮房巳恕?/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