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經濟學理論告誡世人,自由競爭中個人的野心,會促進公共利益的提升;但現實是,個體從利己的角度出發,結果卻往往既不利己也不利他。個體理性與集體理性曠日持久的沖突中,究竟是亞當·斯密錯了,還是約翰·納什錯了? 本篇節選自趙越老師,開設的《商業倫理與東西方哲學智慧》 囚徒的困境這種現狀和這個條件下,引出了一個很重要很重要的一個在數學史上,甚至是哲學史上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叫什么呀?叫納什均衡。
所謂的納什均衡呢,就是他會在大家的選擇里頭構成一個穩定的均衡。什么叫穩定的均衡? 我給大家分析一下。酒吧里的一個美女有四個女友長得一般,美女很漂亮。大家想想如果納什跟他們說,如果我們都按照亞當·斯(密)的,就是按照自由競爭,我們去自由競爭的話,怎么辦。兄弟們咱們都奔著那個(美女)去了是不是?
結果怎么著?你沒得著,他也沒得著。這幫女友都知道,我們就為了那個女的,結果怎么著,咱們哥兒幾個一個都落不著,怎么辦呢?最聰明的做法怎么樣,對大家最有利的辦法怎么樣,反而是我們直接奔著那個她的女友(們)去。這就是納什均衡。 所以呢,這個里頭大家意識到沒有,其實啊,納什是得了諾貝爾數學獎的一個極有名望的數學家,為什么這一點(產生)那么大的名望呢?
因為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啊,以前大家沒有想到這一步,以前在我們競爭決策的時候怎么樣,我們只是想自己的事情。而這里頭一旦你考慮到對方多種可能性組合的時候,于是有一個特別特別深刻的意義,什么意義?
就說個體的理性和集體的理性的沖突。
意識到沒有?我們以前,我們往往考慮到都是個體一個人的最大利益。而在這里面,如果個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的話,你猜怎么樣。最終的結果是什么?最終的結果這里面達到的納什均衡怎么樣,對大家有沒有利?
其實并不是對人有利的結局,尤其是(對)一個集體的理性是不利的。如果他們兩個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話,我怎么對我有利的話,結果怎么樣,沒有辦法得到一個(有利的結局)。
但是你稍微換下想想,這里的解怎么個解法。這就是納什均衡對整個的經典的經濟學,甚至整個現代西方的沖擊,哲學的沖擊。 點擊原文鏈接下載智慧樹最新子品牌“知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