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六十萬人口的大蒙古國,區區十萬人的軍隊,為什么在成吉思汗的領導下,就可以戰勝、征服數百萬、乃至數千萬人口的大國西夏、西遼、花剌子模和金朝呢?而成吉思汗的子孫以這支軍隊,更是締造了人類歷史上的軍事奇跡:蒙古帝國的領土最后擴張至3300萬平方公里:東臨太平洋,西至黑海沿岸,北抵北冰洋,南至南海。蒙古軍隊到底靠什么創造了這樣的奇跡? 今天小編跟你們談談深層次的原因,當然歷史書上總結的那些表面原因也不可忽略。表層原因無非就是這七點: 1、蒙古軍隊無需后勤保障。 蒙古屬于游牧民族,歷史上大軍出征限制于糧草的事情,蒙古軍隊卻沒這個煩惱,每次出征,是羊、牛都一起趕上,一邊游牧,變戰斗,加上以戰養戰,蒙古大軍完全可以忽略后勤供需。 2、先進的騎兵戰術,閃電戰 3、彎刀和火炮的使用、 炮兵跟騎兵的有效結合,讓蒙古大軍戰無不勝。 4、運用恐怖戰法,大量使用簽軍 對于堅持抵抗的城池,蒙古軍一旦攻陷,就將城中百姓全部屠殺,意在傳播恐怖情緒,令下一個城池喪失抵抗意志;如果不抵抗,就把城中投降者和青壯者充軍(此所謂“簽軍”),然后讓簽軍去作攻伐另一座城市的炮灰:讓他們沖在第一線,去消耗敵人的物力和人力。 5、蒙古軍隊沒有軍餉可發,以戰功分配戰利品 6、,周邊民族恰處于衰落狀態,這使得成吉思汗及其子孫沒有遇到強大對手。 7、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 成吉思汗雕像 這些表層的原因,已經被大軍所熟知,我也認同。但是這不能完全成為蒙古大軍征服世界的根本原因,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后勤,用牧羊的方式來解決,哪個游牧民族想不到這一點?誰不知道兵貴神速?誰沒聽說過大迂回、大包抄。誰不曉得利用宗教的力量?誰不知道使用先進的兵器,炮兵又不是蒙古軍最先使用的。金朝也在大量使用簽軍,為何效果就不佳? [page]所以今天小編來說說根子上的原因。這些或許是你們沒有留意過的。一、千戶授封制度。 1206年春,成吉思汗進行了一個重大舉措:將全蒙古國的百姓分組編類成九十五個千戶,將之分別封給開國功臣、貴戚們,任命他們為千戶長,還可以世襲。這里必須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千戶是由不同部落的人混合組成的,這就使得往昔的眾多部族、氏族瓦解了,從而保證了中央集權的統一的蒙古國,更使得過去的部族不可能再行恢復。這個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千戶授封制不只是打散了原來的部落、進行了重新組合,而且千戶那顏(首領)也往往不是過去的舊貴族,就是說很多千戶那顏并非富二代、汗二代,而是視其功勛進行受封的,因此他們出身各不相同,甚至包括被解放了的奴隸。這一點,比商鞅變法中的軍功爵還猛。 三次出征二、怯薛制:質子護衛軍。 雖然成吉思汗改變了過去部落氏族的影響力,但難免會形成以千戶為基礎的勢力。成吉思汗又是采取什么樣的手段,保證千戶勢力歸自己關系勒? 蒙古國建立后,成吉思汗降旨將護衛軍擴充為一萬名。這就是怯薛護衛軍。這一萬名精銳的禁衛軍,可用來制約在外的任何一個勢力。而且千戶長、百戶長、十戶長都必須將自己的兒子送來效力。也就是采用了質子制度。使得大汗能夠控制分布各地的那顏。問題又來了,又如何保證怯薛護衛軍的忠誠勒? 鐵木真沒這么天真。他給了這些怯薛很好的上升空間。本來怯薛平時就是保衛大汗,伺候大汗,端飯洗腳之類。但慢慢地,成吉思汗讓他們參與軍國大事。 到后來,什么起草詔書、發布詔令,都成了怯薛的活兒。漸漸地,怯薛就成為參贊朝政的重要人物,最終成為管理汗國事務的行政長官。這與中原地區尚書職事的發展極為類似。 如此以來,怯薛們就自覺地維護大汗的權威,老爸如有不軌,也會堅決反對,因為一個有能力的怯薛有希望成為汗國的重臣,你老爸不就能讓我繼任個千戶長嗎?能有多大出息。就這樣,成吉思汗讓怯薛們對他忠心耿耿,而怯薛又以實力和親情控制各個千戶,成吉思汗的大權可謂是牢不可破。 至此,我們可以說,成吉思汗強大的軍隊是源于強大的內聚力,而這個內聚力是基于成吉思汗的高度集權,而集權得到了千戶制和怯薛制的保障。 【參考文獻】 宋濂:《元史》 道潤梯步譯注:《蒙古秘史》 彭大雅在《黑韃史略》 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 道森:《出使蒙古記》 周良宵、顧菊英:《元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