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解讀之三 元宵佳節,王熙鳳為討賈母高興,提議取一支紅梅“擊鼓傳花”,傳到誰手里,誰就講一個笑話。 首先傳到賈母手中,賈母講道:“一家養了十個兒子,娶了十個媳婦。惟有第十個媳婦聰明伶俐,心巧嘴乖,公婆最疼,成日家說那九個不孝順。” 于是九個媳婦便到閻王殿找閻王問:“為什么單單的給那小蹄子一張乖嘴,我們都是笨的?”九個魂等來等去,等來了孫大圣,孫大圣聽后告訴她們:那是吃了我的猴兒尿的縁故。 王熙鳳聽了首先想洗凈自己,忙說:“幸兒我們都是笨嘴笨腮的,不然也就吃了猴兒尿了。” 尤氏、婁氏有所指地說:“咱們這里誰是吃過猴兒尿的,別裝沒事人兒?” 薛姨媽直接戳穿:“笑話兒不在好歹,只要對景就發笑。” 誰的嘴乖巧?作者用意,顯然是指王熙鳳。第五回,王熙鳳判詞:“機關算盡太聰明”,用意相同。 接著,梅花傳到王熙鳳手中,他講:“一家子過正月半,合家賞燈吃酒,真真的熱鬧非常,祖婆婆、太婆婆、婆婆,媳婦、孫子媳婦、重孫子媳婦,親孫子、侄孫子、重孫子、灰孫子、滴滴搭搭的孫子……” 沒說完,人們就笑成了一片,王熙鳳賣了一個關節,最后說:“吃了了一夜的酒,就散了。” 悄然結束,一時間,人們不理解他到底在說什么。接下來,王熙鳳繼續講:幾個人抬著房子大的炮竹到城外去放,一個性急的人等不得,偷偷的拿香點著了,只聽“噗哧”一聲,眾人哄然一笑,都散了。這抬爆竹的人埋怨賣爆竹的捍的不結實,沒等放就散了。湘云不解地問:“難道他本人沒聽見響?”王熙鳳說:“這本人是個聾子。”眾人一回想,都失聲大笑起來。 人們又問道:“先那個怎么樣,也說完。” 王熙鳳說:“第二日,是十六日,年也完了,節也完了,我看著人忙著收東西還鬧不清,那里還知道底下的事?” 這個笑話,突出了一個“聾”字,暗示有人裝聾作啞;也突出了一個“散”字,與第十三回秦可卿告誡語:“三春去后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同義。 高 2017、12、01 |
|
來自: 水清木華kkxa19 > 《經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