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不惑,接近知天命,在外的游子,卻在心間有淡淡的鄉愁,心里想著,哪時候才能回到家鄉走走,那是我出生與成長的地方,夢牽魂繞的故土,那才是我的根所在的地方…… 家鄉的稻草堆,是兒時最美的回憶。 我是上世紀七零后生人。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時候還有人民公社、大隊、生產隊等。那時候每天早早的,母親去生產隊做工掙工分去了,父親去公社文化站工作去了,我和哥哥留在家里等著他們,到了傍晚時候,爬到稻草堆上,享受等母親從生產隊收工的時光,貧窮,但卻快樂著,因為有母親的守護…… 看著平靜的水面,內心思緒萬千,這也是滿滿的回憶,年少時母親來這里洗衣服的樣子猶在眼前,這里也是我們夏日里脫光衣服暢游的地方,是我們帶著小狗一起玩鬧嬉戲的地方…… 生我時候,父親當年三十歲不到。年輕力壯的他,現在都已經成為了七十幾歲的白發老人。走路都已彎腰駝背。 母親,由原來的二十來歲年輕姑娘變成了滿頭銀發的老奶奶。歲月催人老。 看著父母老去的身影,發現,我們也在追隨著他們的腳步老去。這是一場生命的輪回?;叵牒芏嗍拢l現,自己對他們歉疚多多,人家說,對父母的陪伴是孝敬的體現,而我,卻是陪伴很少。一曲《?;丶铱纯础纷屛业萌ニ伎嘉覍λ麄兊奶澢?。 綠油油的油菜與蘿卜菜,是當年被我們摧殘的對象,肚子經常餓著,也就偷偷的折斷油菜或蘿卜菜桿桿來充饑…… 而黃澄澄的油菜花地,是我們兒時捉蜂子的地方,而開著紫色花的田里,種著作為綠肥的紫云英,這是我們的樂園,伙伴們在這樣的田里翻滾打牛角,玩得不亦樂乎。當年沒去想過是否屬于糟蹋了莊稼,被大人罵了,也感覺到快樂。 小時候每家喂養的雞們,也是我們想攻擊的對象。不過都很怕帶著小雞仔的母雞,只要去招惹小雞仔,那么我們就得全副武裝,免得被那特有愛心的雞媽媽給攆追……那是讓我們有噩夢一般的感覺。 這是老家的后山,站在這里遠望,有層次的美就盡收眼底,一年四季,風景不同。從1986年父親調動工作,母親隨著父親一起,不再在家鄉生活。我讀初中后基本上沒有什么機會再回到家鄉來。到參加工作出門在外,后面結婚成家后更沒多余時間回到家鄉來看看…… 這是2016年,因為家鄉的堂兄有好事,與哥嫂一起回來一趟家鄉隨禮。原來一切的隨禮,都是父母親回來。父母親老了不再去管人情世故的事,才由我和哥嫂負責走各種人情世故。 雖說是小溪溝,到了夏季,兒時卻可以一整天呆這里,捉魚捉蝦,玩得逍遙。 這是老家的宅基地,現在已是一片荒蕪。兒時記憶里,就知道這有幾百年的老屋。到了爸爸手里,因為都在外工作,卻在2004年冬天發生了火災,燒的片瓦全無,老屋全被燒沒。家鄉現在只有母親的田地。父親與我們兄弟因為工作原因,戶口等都已與這里沒有關系?,F在多想能夠把戶口遷回來,在家鄉重建心中的老屋。 過了吊橋后,這是兒時放牛與玩耍的地方,一切都是熟悉的地方,但卻發現真的有賀知章“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之感。家鄉中年齡在三十五歲以下的基本不認識我們,而我們也不認識他們屬于哪一家的孩子了…… 這是堂兄家在辦三朝酒好事。生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堂兄都已開始當了爺爺。 來到了家鄉,還是忍不住去爬下屋后的山,站在家鄉的山上看著對面的風景,風景依舊,走在家鄉,卻有物是人非之感。 在山上,看看家鄉的山山水水,遠看,近看,想把家鄉的一切美給記錄下,以解遠離家鄉的鄉愁之情。 與哥哥一起走進山里,尋找兒時在山里亂竄的的記憶。走進原來熟悉的山路,發現繁茂的草樹已經遮住了前行的路。 這是兒時酸甜的記憶,映山紅。我們本地又叫石榴花,最喜歡采摘下來,放在嘴里嚼著,那滋味還是與小時候一樣。 這是金櫻子花,可以拿著草管子去吸食那露水般的花蜜,甜到心里,沁人心脾。我們家鄉人把這叫做蜂糖果,到了秋天,拿來泡酒,那酸甜的感覺讓人一輩子都難以忘懷,現在想起,嘴里都是唾液橫流。 這是曼陀羅花,可以起到麻醉作用的花兒,小時候不敢去招惹。手上只要沾染上一點汁液,那么手癢而難過,讓人回想都是怕怕的。 這是金銀花,滿山遍野,都有,一路清香,一路迷醉,只要你有時間,可以隨手采摘。 看到杉樹葉刺,想起小時跟著媽媽或者哥哥一起上山的情形,一切都歷歷在目。只可惜時光再也回不去了。 家鄉,陽光正好。而我,卻是快要知天命。河水流淌,歲月不饒人。今夜,無眠在冬日的午夜。誰能懂得那心底對家鄉的眷戀,流水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