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上梁 無論現在還是過去,對講究頗多的農村來說,蓋房子永遠是一件大事,而昔時蓋房子更是講究。農村人稱造房子為“起屋”,一般需要經過擇地、開工、定磉、穿榀、上梁、進屋等過程。 安裝房梁 在整個蓋房子過程中,“上梁”是最重要和最為講究的。當房子造得差不多的時候,正梁還沒放上去前,要擇吉日、選良辰,進行“上梁”。上梁這一天都要祭神,鳴放鞭炮。供品從主婦的娘家挑來,俗話叫挑“五牲”,即:豬、羊、鵝、雞、鴨,再加上各色水果,娘家條件好的,還有挑送桌椅板凳的,挑來的路上娘家人要排成一隊,年紀大的在前,年紀輕的在后,最后一般要挑一把大大的竹掃帚,意為將財氣掃進新屋里來了。 上梁撒喜糖 “上梁饅頭”大多由其他親戚挑送,以白米饅頭、包子等居多。上梁的日子和時辰是專門請人挑的,一般是當天漲潮的時候,意為潮水漲財神到;時辰一到,先祭拜,再安放正梁,過去在放正梁的時候,木匠師傅在上面還要唱“上梁歌”,旁邊的伙計或者徒弟進行呼應。 紅綢緞蓋正梁 上梁歌一般是這樣唱的:“一唱財神進屋來啊,紫金楠木吉祥梁呀。 ”旁邊的伙計就發出“呀啰咳”進行呼應;正梁放到一半的時候,木匠師傅會接下去唱:“二唱金龍玉鳳筑安康,太上老君來護法。 ”正梁放好后,還要在梁上掛兩塊紅綢緞,以示大吉大利,也有將紅綢緞預先掛在正梁上,然后再安放;在這個時候,木匠師傅又會唱:“大紅綢緞掛成雙喔,世世代代保平安啊。 ”上梁這一天,木匠師傅及其伙計和徒弟,可以得到雙倍的工錢;經驗老到又比較“拽”的木匠師傅,在上梁到一半的時候會停下來,唱些別的東西,這時候,主人家就會給木匠師傅塞“紅包”。 木匠師傅上梁儀式 正梁放好、綢緞掛完后,主人會請木匠師傅將預先準備好的饅頭,從梁上拋向四周,給圍觀的親朋好友,并由主人從梁上拋下用黃布做成的“五谷袋”,這“五谷袋”也是女主人的娘家挑來的,內裝稻谷、玉米、小麥、蠶豆、高粱;主人拋下來的時候由兒子接住,意為“接代”,表示代代相傳、人丁興旺的意思。也難怪,過去“起屋”極為不易,有的甚至幾代人才造一次屋,所以講究點也是應該的。 上梁酒席 上梁完畢后,要辦“住宅酒”,在新屋的柱子上貼上楹聯,正門上一般貼“紫微高照”或“紫氣東來”,然后宴請工匠和親朋好友…… 以前的老宅子,上梁的時候經常會在梁上放寶錢,或者是鎮宅的寶貝,傳承下來今天很多都成為了珍貴的收藏品,市場價值可不低呢!如果你家里的房子是祖輩傳下來的,重新蓋房子的時候千萬別忘了看看梁上是不是藏著好東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