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偶爾會發現病人空腹血糖>2h血糖。起初,會懷疑是不是沒吸到樣本或弄錯了標本?是不是隨機誤差?是不是儀器出了問題?排除這些問題后,還是空腹血糖>2h血糖,怎么辦?其實,對于一些專科醫生,完全能理解這樣的結果。在臨床有一種癥狀叫做“餐后低血糖”,常見原因有以下幾點 部分2型糖尿病 1、胰島素分泌延遲 正常人在葡萄糖刺激下產生“雙相”胰島素應答。 第一時相:在葡萄糖水平升高后1~3分鐘胰島素水平立即升高,其作用為抑制內源性糖異生和脂肪的分解,6~10分鐘后降至空腹水平。 第二時相:第一時相后,胰島素水平逐漸升高,正常人半小時至1小時達到高峰,而2型糖尿病人2-3小時才到高峰。 2型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病理生理特點為第一時相胰島素分泌反應的減弱或缺失,這可直接導致第二時相胰島素分泌反應的過度;同時胰島素分泌延遲,在2-3小時出現高峰,而此刻血糖水平已不高,繼而出現2h低血糖。 2、胰島素抵抗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顯的胰島素抵抗,使得空腹胰島素不能有效抑制肝糖輸出,而導致空腹血糖升高, 出現空腹血糖>2h血糖。 部分上消化道手術患者 部分上消化道手術患者(如胃切除術),由于食物快速由胃排空進入小腸,大量葡萄糖吸收引起迷走神經反射過度興奮和胃腸激素過度分泌刺激胰島β細胞一過性大量分泌胰島素,大量胰島素的作用引起血糖快速下降。 空腹血糖控制不良 使用超短效胰島素制劑的患者,以及夜間中效胰島素用量不夠而空腹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由于空腹血糖控制不良,導致空腹血糖升高,出現空腹血糖>2h血糖。 反應性餐后低血糖 反應性低血糖中最常見,約占70%,多在進食后2~4h發作,尤其是進食含糖飲食后,出現無力,心慌、饑餓、出汗和頭痛等癥狀。確切發病機制還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或對胰島素受體敏感性增高,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和作用降低。腎上腺素分泌的代償導致餐后交感神經癥狀產生。病人血胰島素水平往往正常。功能性低血糖多見于30歲至40歲中年女性,病人多有神經質和精神緊張,實驗室和體格檢查多正常。 |
|
來自: 開心100mm05xkw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