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名詞 “灰犀牛”概念首先出現在《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中,該書被譽為《黑天鵝》的姊妹篇,作者米歇爾·沃克是美國古根海姆學者獎獲得者。灰犀牛體型笨重、反應遲緩,你能看見它在遠處,卻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來,定會讓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撲倒在地。它并不神秘,卻更危險。以重達兩噸的灰犀牛來比喻發生概率大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相對于黑天鵝事件的難以預見性和偶發性,灰犀牛事件不是隨機突發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號和跡象之后出現的大概率。可以說,“灰犀牛”是一種大概率危機,在社會各個領域不斷上演。很多危機事件,與其說是“黑天鵝”,其實更像是“灰犀牛”,在爆發前已有跡象顯現,但卻被忽視。比如,2007年至2008年的金融風暴,是眾多“灰犀牛”匯聚的結果——房地產市場衰退、流動性資金緊縮和居高不下的油價等警示信號就擺在那里。再比如,柯達公司在傳統膠卷時代曾占據全球2/3的市場份額,但它固守既得利益,看不到數碼技術對自身地位的威脅,因而最終走向沒落。 HELLO 2018 |
|
來自: 王兆善 > 《經濟學常識與經濟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