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觀察它本來的樣子,而不是你希望它成為的樣子。(Observe it as it is, not as you want it to be.)” 2、我們所做的這一切,只有一個目的:通過親身地觀察這些最根本的感知,從最本質的層面改變以往的積習已久的行為習慣,讓自己不再被身體內發生的感知所控制。 3、“痛苦普遍存在于我們的一生中。而痛苦的來源,是我們自身的貪求(Craving)和厭惡(Aversion)。” “我們貪求什么呢?是貪求外界的物質嗎?美麗的景色?所愛的人?穩定的工作?令人艷羨的財富?如果你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這些都不是。我們真正執著的東西永遠不是外在的。” “我們貪求或厭惡的,是自己內在的各種感知。” 4、“要從根本上改善人的行為習慣,就必須回到身體內在的感知。” “現在你已經知道了,痛苦的緣起是我們對于愉悅和不愉悅的感知的兩種習性反應——貪求和厭惡。在無知的情況下,我們就是這兩種習性反應的奴隸。我們甚至完全都沒有意識到我們的行為無時不刻地受著它們的控制。” 5、因為“克制”本身意味著厭惡,克制,是很多人曾陷入的誤區。但當你靜靜地去觀察想念所帶來身體內的感知,后面的一切漩渦便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一切困苦都緣于對身體內在感知的貪求和厭惡。 6、“人在通過冥想修智慧的過程中,會遇到有五個敵人。” “第一和第二個敵人就是貪求和厭惡。“ “第三和第四個敵人是昏沉和焦躁。 “最后一個敵人就是懷疑。 7、“在觀察中你會最終發現,所有感知升起的目的就是為了消失。因此,不用去貪求,也不用去厭惡。” “不要將其他人的感知與你的感知相比較。每個人的感知都是獨特的。因為每個人的感知都是他或她之前所積累的習性反應的體現。” “甚至不要將你這一刻的感知與你之前的感知相比較。他們升起的目的就是為了消失。所以不要帶有之前的期望,不用期望之前出現過的感知這一刻會出現在同樣的地方。” 8、持續的實踐是成功的唯一秘訣。(The Continuity of Practice is the Key to Success) 9、在冥想中,其實真正要做的事情只有兩件—— 鍛煉對于身體內在感知的意識(Awareness)和對于這些感知的平等心(Equanimity) 這兩者中的短板決定了一個人的身心平衡能力。 |
|
來自: kbg814 > 《輕松的觀照及冥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