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的注意力 觀察你自然的呼吸 嘴唇以上、包括鼻子以內的三角形區域里,觀察呼吸所帶來的感知 人唯一能夠真實感知的,就是當下。其余都是幻象。 將一個人對于自己身體的理解,構筑于實際的體驗上。才是通向智慧的道路 觀察。觀察。觀察。“鼻子三角區域 我對自己的身體所知甚少。 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有生以來,我只知道身體的外在表象、可以有意識地控制地一些器官及技能。但卻對不受我控制地體內器官一無所“知”(真實經歷的感知,而不只是智力層面的知識或道理),對構成我全身地細胞組織一無所“知”,這些組成部分都無時不在變動。這些部位一直產生無數的生物、化學反應,但我對它們一無所“知”。 你將進入修智慧的領域。過去的三天你所修習的「定」,是可以搭載你通往智慧的工具。 “每個人都知道整個宇宙不斷地在改變。這個事實若只是知識上的理解,對你并無幫助,你必須在自身內體驗。這種體驗,你從今天開始在鼻子的三角形區域內可能就已經有所感觸了。“ “通常一般人認為痛苦是指不愉快的感覺體驗,但愉快的感覺體驗也同樣會成為痛苦之源,如果你對它們產 生依賴(Attachment)的話。因為苦和樂都同樣是暫時的、轉瞬即逝的(Impermanent),只是一些維持得稍微長一點,稍微短一點。對于轉瞬即逝的事物的依賴,必然帶來痛苦?!?/span> 觀察的區域越小。。開智慧時間 頭頂心至全身循環。保持一顆「平等心」 你必須不加選擇地觀察,絕不挑選感知,接受任何自然生起的感知。 有愉悅的感知時,不企盼它會持續;有不愉悅的感知時,也不企盼它會消去。在觀察中,保持一顆「平等心」。這是最最重要的。 慢慢地,你就會親身體會到這些感知不斷變化的本質,也就是「無?!梗ˋnicca)。 我們所做的這一切,只有一個目的:通過親身地觀察這些最根本的感知,從最本質的層面改變以往的積習已久的行為習慣,讓自己不再被身體內發生的感知所控制。 「觀息」。。?!父兄?。。。「平等心」。。?!笩o常」。。。 痛苦的來源,是我們自身的貪求(Craving)和厭惡(Aversion)、我們真正執著的東西永遠不是外在的。“ “我們貪求或厭惡的,是自己內在的各種感知。 要從根本上改善人的行為習慣,就必須回到身體內在的感知 十天里,當你開始用一顆平等心去觀察身體內在的各種感知——即使愉悅也不企盼它持續,即使不愉悅也不企盼它消失——只是觀察,你便開始通過實際體驗,從最根本的層面將自己一點一點地從習性反應中解脫出來,最終成為自己行為的主人。“這就是內觀 以破除饑餓就多吃的壞習慣舉例。 我只是觀察著,這個“饑餓”究竟是怎樣的感知。 我發現當我可以觀察到這種感知時,習性反應(也就是后續地“哥要打好多菜啊,這個也要那個也要啊“)就自然而然地停止了。 絕對不是去下意識地克制欲望。 因為“克制”本身意味著厭惡,意味你在希望它消失。例如,你想念某個人了,然后理智地逼自己不要去想,這時候你已經升起了對這種感知的厭惡心。結果呢?你越厭惡,它越是糾纏著你不放,甚至越繞越深??酥?,是很多人曾陷入的誤區。但當你靜靜地去觀察想念所帶來身體內的感知,后面的一切漩渦便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而這一刻,我觀察著自己的饑餓,又看了看眼前的兩盆菜,非常的高興——因為至少在這一刻,我的行為終于不在被自己的感知被動控制和奴役了。 然后舉例吃不喜歡的食物。 就像冥想時說的那樣,盡管我曾看到香菜和生姜就心生戒備,但我厭惡的從來不是它們的外形;盡管我吃到香菜和生姜的味道就直接想把嘴里的東西吐出來,但我厭惡的也不是它們的味道。 一切困苦都緣于對身體內在感知的貪求和厭惡。 至此,我悟到了早上四個問題中,“世俗問題”的答案。 在世俗中,貪念會有,但感知永遠是先于貪念的。察覺自己身體內部感知的能力,決定了自己的行為有多少是被體內的感知無意識地、被動地操控。 于此同時,“麻木問題”的答案也有了。 我完全沒有對這些菜感到麻木。恰恰相反地,帶著平等心的觀察讓人比無知時更好地體驗到了每種菜豐富的口感和味道。 從理論到實踐到悟道——這還僅僅只是六種“外界事物”中的“味覺”。在自己的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和思維中,還有多少讓我們升起執著心的“香菜”和“生姜”? 變成了“從頭到腳“然后再反過來”從腳到頭。 人在通過冥想修智慧的過程中,會遇到有五個敵人?!?“第一和第二個敵人就是貪求和厭惡。冥想本身是為了去除這兩種根本的不凈。但是它們在冥想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你可能會貪求細微的感受,或者厭惡自己停滯不前。 后面3個是 昏沉和焦躁。懷疑。 當你從上至下再從下至上地觀察身體的每一個部位的感知時,你可以開始嘗試著一小塊、一小塊對稱地觀察——同時觀察你的左眉毛和右眉毛部位,左眼和右眼,左耳和右耳,左肩和右肩,左手和右手,左胸和右胸,左背和右背,左腿和右腿,左腳和右腳,左腳趾和右腳趾。再從下至上,始終對稱地觀察?!?“無論是發熱的感知、或發冷的感知、法形容的感知,你要做的,就是觀察。“ “在觀在觀察中你會最終發現,所有感知升起的目的就是為了消失。因此,不用去貪求,也不用去厭惡。 「內觀」必須滿足三點:“ “一、它必須是可以用很簡單的語言解釋清楚的 “二、它必須要通過體驗自己內在的實相來實踐和驗證的。因為只有經過親身體驗,而不是通過讀書或智慧分析得來的智慧,才是真正帶給人改變?!?“三、它必須是適用于所有人的“你們還剩下三天的時間 “專注于你內在的感知。因為他們會決定你的外在世界?!?/span> “從頭頂心到腳趾,再從腳趾到頭頂心,如果你可以感知到身體所有部位自由通暢、細微的流動,那就這樣一遍遍地掃過你的全身上下。如果你只能感知到一部分部位自由通暢的流動,而其余部分的感知是粗重的,那就先將自由通暢的部分掃一遍,然后逐個觀察感知粗重的部分。“ 持續的實踐是成功的唯一秘訣。(The Continuity of Practice is the Key to Success) 每當你遇到新的愉悅或不愉悅的感受,這些舊的習性反應就會慢慢地浮到表面上來。然而,只要你不再增加新的習性反應,這些舊的習性反應就會不斷地浮上來,以粗重的感知的形式表現出來,最后慢慢的消除。這就是創造「內觀」這個方法的智者最大的發現和貢獻?!?/span> 內觀方式推進到了最后一步: “如果你在觀察身體上下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身體所有部位都可以自由通暢地上下流通,沒有任何的盲點或粗重的感知,那么你就可以開始將觀察變得更加深入。超過皮膚上下三毫米范圍,不斷延深到更加深層的內在感知。“ “將注意力慢慢地,從身體的正面穿到身體的背面,再由身體的背面穿到身體的正面。再將注意力從左臂進入穿過軀干由右臂穿出,再從右臂進入經過軀干由左臂穿出。如果遇到粗糙的感知,就在那里停留一兩分鐘,觀察它?!?“無論是發熱的感知、或發冷。你要做的,就是觀察?!?“就這樣不斷地上下、前后、左右地流動和觀察,直到身體內部可以完全地流通,觀察身體最深層的感知。 用膝蓋劇痛舉例,觀察,后來消失了。所有內在的感知都是不斷生滅,無常住之時 我冥想了90分鐘,漸入佳境,貪求更久。失敗。 冥想不是為了追求自己能夠堅持的時間長度。 冥想也不是為了追求身體內在完全流通的境界。 更不是為了追求什么愉快、舒適的感覺或心境。 這些都是過程。有則有。沒有則沒有。 在冥想中,其實真正要做的事情只有兩件—— 鍛煉對于身體內在感知的意識(Awareness)和對于這些感知的平等心(Equanimity) 如硬件軟件。外功內功。 只要你用心觀察,你就會發現以往你需要一個小時才發現你情緒失控了,但慢慢地,通過不斷地修行,你只需要1分鐘,30秒,甚至10秒你就會通過意識到自己身體內在感知的變化,來發現自己陷入了負面情緒。“ “你們已體會過,一旦你開始觀察到身體內在的感知,你就已經開始脫離負面情緒的漩渦。“ “這就是我們修習內觀的原因——因為抽象的憤怒是很難觀察到的,往往等我們意識到時,它已經強大的足夠控制我們了?!?“所以我們學習觀察具象的感知,并且通過冥想的鍛煉,不斷提升這種意識能力?!?/span> 直到最后,你會領悟到所有問題、所有痛苦、所有負面情緒的根源100%是在你自己身上。只有你身體內在的感知可以影響到你。外在的事物只是表象。一切都是內在的?!?/span> 我們對于自我的執著是痛苦很大的來源希望回到世俗中,你依然可以保持這樣“放下自我”的心態去冥想和生活。你若能夠獲得智慧,不是因為耶穌是這樣教導的,或者佛祖是這樣教導的,或者某本充滿智慧的書是這樣教導的,“你能獲得的智慧,都是你自己在內觀中親身體驗和感知到的?!?/span> 因為Anicca,所以平等心。 |
|
來自: 王wlaxgfw9fk1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