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入門知識五行學說 陰陽五行,是構成宇宙萬事萬物的最基本的核心物質。“五行”即“金”、“木”、“水”、“火”、“土”,自然界里(包括動態、靜態)各種物質,都是由上述五種物質所組成。先哲們經過長期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充份認識認定了宇宙空間所有物質,都是由“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構成。并把陰陽五行學說,納入預測學中,以全息論的理論觀點(天人感應)來觀察和解釋自然界(包括人和事)的各種運動現象。
![]() 這種運動是不停頓的,是遵循各自的自然規律所運動的,而且是超時空的。所以,陰陽五行說在周易預測中,起著根本性的作用。 “五行”學說中的“五種”概念,并不是簡單的五種物質本身,同樣是客觀事物內部陰陽運動變化過程中五種狀態的抽象概括。
五行特性“五行”中所代表的五種元素,各有自己的特性。先哲們通過長期對大自然的了解,觀察的實踐,認為“木曰曲直”,意指“木”具有生長條件,能屈能伸的特點;“火曰炎上”,意指“火”是具有溫暖,發熱向上的特性;“土稱稼穡”,意指“土”具有能載物生化的特性,故稱土為萬物之母;“金曰從革”,意指“金”具能柔能剛變革肅殺的特性;“水曰潤下”,意指“水”具有濕潤就下的特性。由上述的分析可知,五行不是指五種物質本身,而對于萬物共同具有的五種不同屬性的特殊作用是不同的,在學演中要靈活運用。 五行類象五行學說來源于“天人感應”的全息思想,在實演預測中起著舉綱張目的作用。五行說來自古人“仰現于天,俯察于地”的實踐,它與自然界中“五”的信息微妙對應,并發生極為重要的全息關聯,如在萬物之靈的人的身上看,“五官”、“五臟”、“五體”。在空間結構上有“五方”、“五色”、“五味”、“五音”等。由此可見,以五為中心的“五行”學說,在自然界中充分體現了他的地位。為便于學習掌握。 因為篇幅有限,不能盡述,讀者可根據五行屬性將“五”所指全部進行分類。 五行生克五行之間存在著順位相生,隔位相克的邏輯關系。從五行生克的關系中,可以發現,沒有生就沒有克的不可分割的關系,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發生和發展,沒有克就不能維持事物在發展變化中的平衡和協調。宇宙間這種相互制約又相互為用的關系,推動著事物的發展變化。其相生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之間不僅存在著相生相克的關系,又有它們既相輔相成又相互制約的關系,也就是孔子倡導的《経傳》思想中的《中庸》不為過思想,“太過者損之斯成,不及者益之則利”這是華夏古代最基本的辨證思維方法。最終使五行趨于平衡,是先哲們所追求的理想化目標。 |
|
來自: 昵稱21338776 > 《八字算命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