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阿里收購高鑫全面進軍線下零售之后,騰訊也有了新動作。 1月23日,家樂福發布公告稱,騰訊與永輝將對家樂福中國進行潛在投資,目前已與雙方就對家樂福中國進行潛在投資簽署了投資意向書。投資完成后,家樂福仍將是家樂福中國最大股東。 隨后,永輝也發公告確認了此事。永輝公告稱,永輝、騰訊就對家樂福中國(Carrefour China Holdings NV)的或有投資與家樂福全球(Carrefour SA)達成股權投資意向書。上述三方將在供應鏈整合、科技應用和業務賦能等方面進一步展開合作。 永輝同時表示,上述擬投資事宜及有關合作尚處于初步探討階段,尚未就投資協議達成一致,尚未履行有關各方內部審批及有關行政審批程序。 受此消息提振,騰訊股價震蕩上揚,截至23日收盤,上漲3.17%,報收474.60港元,刷新上市新高,總市值突破4.5萬億港元。 不過,及至23日晚間,永輝再次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發的《關于對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簽訂股權投資意向書的問詢函》。上交所要求對此次投資家樂福中國事項進行核實并披露。永輝表示,因無法按時回復,公司股票將于2018年1月24日起連續停牌。 家樂福能否順利“嫁入”永輝,為永輝和騰訊開辟新的零售戰場?在本文中,壹流研究將針對家樂福和永輝當前形勢、騰訊智慧零售布局等方面深入剖析,全面解讀阿里、騰訊兩大巨頭的“新零售”和“智慧零售”之戰。 合作?三贏的局面 家樂福成立于1959年,是大賣場業態的首創者,也是歐洲第一大零售商,世界第二大國際化零售連鎖集團。 1995年,家樂福正式進入中國;2006年,家樂福在中國的門店數突破100家,遠超當時的沃爾瑪中國門店數。 但隨著數字化科技的發展和主力消費群體發生變化,大賣場顧客的消費習慣也發生了很大改變,習慣了電商的年輕消費者想要更便捷、更碎片化的消費體驗,這使得家樂福這種傳統大賣場業態進入了極為嚴峻的形勢。 在經過初期的高速發展后,2009年,家樂福在內陸市場的銷售額首次被大潤發超過,2010年,門店數量又被沃爾瑪趕上,市場份額從2012年開始不斷下降。 為了挽回頹勢,家樂福中國積極采取了一些“自救”動作。包括集中采購權,上線電商業務“家樂福網上商城”,還聯手知名O2O平臺美團、餓了么及百度外賣。此外,家樂福還在中國嘗試新業態,開出了便利店“家樂福Easy”,但都沒有太大起色。 家樂福有意出售其中國業務的消息已經不是第一次傳出。在一周之前,仍有媒體報道稱家樂福方面提議將中國業務出售給歐尚、阿里巴巴,但家樂福方面隨即否認了上述消息。 在宣布與騰訊和永輝的重大合作的同時,家樂福全球也公布了“家樂福2022”轉型計劃,稱家樂福計劃在法國裁員2400人,擬節省20億歐元的成本。家樂福表示,公司計劃2022年前在在線商業業務上投資28億歐元,這將成為家樂福全球未來五年的行動綱領。 根據家樂福全球未來五年計劃: 在生鮮食品領域,家樂福全球的目標是到2022年,吸引100萬名新顧客購買其生鮮產品;在有機食品領域,家樂福全球的目標是到2022年,有機食品營業額增長至50億歐元;在自有品牌領域,家樂福全球的目標是5年內自有品牌營業額占比達到集團整體銷售的三分之一。 這是家樂福全球第一次明確未來轉型的方向,或許這也是家樂福選擇與騰訊、永輝合作的主要因素。三者擬議合作范圍包括數據、智慧零售、移動支付、店內體驗和數據分析等領域。 一旦合作達成,家樂福將提升其線上曝光率、提高線上與線下零售業務的流量,同時家樂福可以利用永輝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及優勢的生鮮運營體系,并且可以運用騰訊的數字化技術與創新能力,開發全新的智慧零售項目。 同時,永輝可以在與京東合作日漸尷尬之后,與騰訊更進一步聯手,達到強推智慧零售項目超級物種的目的,并且可以順利接收家樂福完備的人才庫、線下大賣場和便利店體系。 而騰訊將在家樂福和永輝生態圈進一步發展其社交平臺智慧零售服務,推廣微信、微信支付的使用,同時可以掌握第一線的消費數據。這將是一個三贏的局面。 永輝過了2年“后媽”手下的日子 在線上紅利見頂的當下,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紛紛轉戰線下。2017年10月底,馬化騰在公開信中首次提出,騰訊將通過“智慧零售解決方案”幫助商家跳出“二選一”的困境。11月8日,2017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COO任宇昕宣布,騰訊將加快面向零售業的開放步伐,推出“智慧零售解決方案”,賦能廣大品牌商、線下零售平臺以及商業地產等相關機構,探索零售業數字化轉型的完整路徑。 截至目前,騰訊智慧零售布局已經拓展到多個領域,先后投資入股了美團、永輝、京東、每日優鮮、唯品會等企業,與永輝也不是第一次合作。 據永輝2017年底公告,騰訊旗下林芝騰訊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永輝超市5%股份。同時,騰訊對永輝超市控股子公司永輝云創進行增資,取得永輝云創15%的股權。 此前,騰訊作為第一大股東的京東集團旗下公司以43.1億元(約合7億美元)入股永輝,持有永輝10%的股份,這是騰訊對永輝的第一次資本嘗試。 但永輝除了在京東到家上有相對固定的展示位以外,和其他入駐京東到家的實體門店并無明顯區別。可以說,二者的聯合僅僅體現在了拓展生鮮O2O市場,其他領域包括生鮮供應鏈合作也并未見諸報端。 京東10%的入股沒有帶來更多針對永輝的實質性動作,這讓永輝地位尷尬。在經歷了2年的磨合期后,2017年,在永輝全球購 APP推出一年后,永輝全球購官方旗艦店入駐京東全球購平臺,但并未有太大水花。并且,永輝入駐京東到家后逐漸退出的永輝微店,也升級為“永輝生活”APP,在永輝線下渠道廣泛宣傳,這意味著永輝在重新自建電商渠道。 同時,永輝董事長張軒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引入京東是為達成科技上的共識,京東的角色是定位于財務投資者”,這種表述耐人尋味。 確實,相比“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永輝,京東把更多的資金和精力投入到了“親兒子”沃爾瑪身上。 沃爾瑪2016年6月入股京東,占股約5%;2016年10月增持至10.8%左右;2017年2月增持至12.1%,僅次于騰訊和劉強東,為第三大股東。 沃爾瑪牽手京東,帶來了山姆會員店的線上開放、跨境全球購,還有線下400多家沃爾瑪大賣場門店,這些遍布國內189個城市的門店及國內外供應鏈資源,京東手握這些資源擴大了電商布局,也成了騰訊智慧零售對抗阿里新零售的先鋒隊。 新零售VS智慧零售,決戰就在今年 2017年,被稱為“新零售元年”。各種新技術、新物種,新玩法,開始不斷涌現,隨著中國零售業態變革的到來,大賣場巨頭們都在尋找金主。目前,除了華潤萬家、物美、步步高等少數幾家外,中國主要商超企業紛紛選擇與線上企業結盟。 高鑫零售、百聯、三江購物、新華都等企業已歸屬阿里“新零售”陣營;沃爾瑪、永輝、武商聯選擇騰訊轉型“智慧零售”新伙伴,全國性零售商超企業幾乎已經完成站隊。接下來,區域零售企業將成為阿里和騰訊爭奪的對象。 無論是叫“新零售”還是“智慧零售”,阿里與騰訊的新型零售布局已呈“對標式”發展。這種新興的零售模式目前尚無明確界定概念,卻正在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吸引著更多的入局者。 對于騰訊來說,永輝的“超級物種”是對標阿里“盒馬鮮生”的智慧零售排頭兵,完全可以代表騰訊智慧零售正面迎戰阿里新零售,未來的倚重是可想而知的。 2018年,零售業態的競爭肯定會更加激烈。在新型零售業態的沖擊下,永輝、家樂福這樣的傳統商超們如果無法順利布局線上,保證線上和線下的深度融合,在競爭紅海中等待他們的只會是被市場淘汰。 |
|
來自: learnmachine > 《零售業-cost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