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藥物, 尤其涉及一種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中 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腰椎間盤突出是一種因腰椎間盤本身退變后即正虛積損、 在各種因素作用下致腰 椎間盤受力平衡穩態被打破所致的常見病。但是, 傳統觀點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機 理是由于脊柱結構力學改變為主要原因引起, 所以傳統西醫是止痛對癥處理, 或依賴外科 手術治療或牽引等, 治療效果均不理想 ; 中醫保守治療一般采用活血化瘀藥治療, 治療效果 也不理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療效顯著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中藥組合物。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機理是由于機體在各種原因作用下, 正虛積損, 痰瘀互結, 氣血失調, 經絡不暢, 筋脈拘急, 筋膜錯位, 致腰椎間盤受力平衡穩態被打破, 證屬本虛標 實、 虛實夾雜, 既包含有 “不通則痛” 的病機, 又有 “不榮則痛” 的病機。從腰椎間盤突出癥 的病情而言, 正虛積損導致腰椎間盤退行性變, 臨床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麻木或有 明顯的壓痛點, 舌質偏黯或紫舌、 瘀點, 此乃痰瘀之征。從病程分析, 患者病史都較長, 久病 勢必血絡運行障礙形成血瘀, 水液代謝失常形成痰滯, 出現痰瘀為患。從組織學分析, 患者 腰椎間盤及鄰近組織均有不同程度的器質性病變, 這些組織的充血反映即是血瘀之征 ; 組 織增生后的贅生物即為痰滯之征。因此, 虛、 瘀、 痰三者貫穿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全過程。治 療原則主要是補虛扶正, 痰瘀并治, 調和氣血, 暢通經絡, 即改善患部 (腰椎間盤) 微循環, 消 除代謝障礙, 減少突出物釋放致炎物質, 消除神經根周圍組織水腫, 縮小髓核體積, 解除神 經壓迫, 修復患部損傷, 從而恢復腰椎間盤受力平衡穩態。 本發明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中藥組合物, 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備而成 : 白 芍 12-26g、 炙甘草 5-9g、 制川烏 8-14g、 麻黃 5-9g、 熟地 15-20g、 全蝎 3-6g、 蜈蚣 3-6g、 威 靈仙 12-25g、 牛膝 10-18g、 骨碎補 10-24g、 蒼術 9-18g、 白芥子 6-15g、 黃芪 15-28g、 當歸 10-15g、 田七 6-13g、 澤蘭 8-13g、 鹿角霜 15-26g、 元胡 10-20g。 制備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的中藥原料重量份配比優選范圍為 : 白芍 13-16g、 炙甘 草 6-8g、 制川烏 9-12g、 麻黃 6-8g、 熟地 16-18g、 全蝎 3-5g、 蜈蚣 3-5g、 威靈仙 15-20g、 牛膝 10-15g、 骨碎補 10-20g、 蒼術 12-16g、 白芥子 8-12g、 黃芪 18-25g、 當歸 10-12g、 田七 8-10g、 澤蘭 10-12g、 鹿角霜 16-20g、 元胡 12-18g。 制備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的中藥原料重量份配比最佳為 : 白芍 15g、 炙甘草 6g、 制 川烏 9g、 麻黃 6g、 熟地 17g、 全蝎 3g、 蜈蚣 3g、 威靈仙 15g、 牛膝 12g、 骨碎補 12g、 蒼術 12g、 白 芥子 10g、 黃芪 20g、 當歸 10g、 田七 8g、 澤蘭 10g、 鹿角霜 18g、 元胡 14g。 本分明的中藥組合物可以采用中藥的常規制備方法來制備, 即通過提取、 低溫濃縮、 噴霧干燥、 制粒的步驟, 制成顆粒裝袋待用即可。 本分明的中藥組合物, 黃芪、 當歸、 熟地、 白芍、 骨碎補、 牛膝補益氣血, 強筋壯骨, 以治肝腎虧虛 ; 田七、 澤蘭、 全蝎、 蜈蚣、 威靈仙、 白芥子活血化瘀, 軟堅散結, 消痰利水, 通經 活絡, 力雄而具搜剔之功, 正合久病多虛多瘀多痰之病機 ; 制川烏、 麻黃、 蒼術、 甘草、 白芍舒 筋活絡, 除痹止痛 ; 元胡有鎮痛作用 ; 鹿角霜溫腎助陽, 收斂止血, 補充人體鈣質和氨基酸, 改善蛋白質代謝和改善能量代謝, 增加腎臟利尿功能, 增強機體免疫力, 還能促進骨質愈 合, 并有抗衰老作用。 諸藥合用, 則可瀉實補虛、 瘀散痰消、 氣血調和、 經絡疏暢, 從而改善患 部微循環, 消除代謝障礙, 減少突出物釋放致炎物質, 消除神經根周圍組織水腫, 縮小髓核 體積, 解除神經壓迫, 修復患部損傷, 恢復腰椎間盤受力平衡穩態, 使腿腿痛諸癥消除。 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經臨床試驗, 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具有顯著療效, 有效率達 到 92% 以上。在臨床試驗中, 將經 CT 確診的門診和住院病人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試 驗組 546 例中, 男 326 例, 女 220 例, 年齡 24-67 歲, 平均 45 歲, 病程 2 周 -12 年 ; 對照組 100 例中, 男 57 例, 女 43 例, 年齡 20 歲 -61 歲, 平均 43 歲, 病程 1 周 -10 年。兩組病人性別、 年 齡及病程等統計學資料無顯著性差異 (p>0.05) , 具有可比性。試驗一組 116 例服用本發明 實施例 1 的中藥, 每日一袋 (36g) ; 試驗二組 230 例服用本發明實施例 2 的中藥, 每日一袋 (39g) ; 試驗三組 200 例服用本發明實施例 3 的中藥, 每日一袋 (46g) , 都是分二次溫服, 即 先加少許溫開水浸泡, 再加開水至 250-300ml, 攪拌, 使顆粒充分溶解, 服下, 7 天為一療程, 共治療 2 個療程。對照組按照常規方法服用布洛分緩釋膠囊 0.3, 每日 2 次, 早晚各一次, 療程同試驗組。 療效評估標準為 : 痊愈, 腰腿痛癥狀消失, 運動正常, 神經反射功能大部分恢 復, 能參加正常工作 ; 有效, 腰腿痛癥狀消失, 神經反射功能部分恢復, 能參加輕體力工作 ; 無效, 治療 2 個療程后, 腰腿痛癥狀未減輕, 神經反射檢查與治療前比較無明顯改變。臨床 試驗結果見下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但本發明的內容并非僅限于此 : 實施例 1 中藥原料重量份配比 : 白芍 15g、 炙甘草 6g、 制川烏 9g、 麻黃 6g、 熟地 17g、 全蝎 3g、 蜈蚣 3g、 威靈仙 15g、 牛膝 12g、 骨碎補 12g、 蒼術 12g、 白芥子 10g、 黃芪 20g、 當歸 10g、 田七 8g、 澤 蘭 10g、 鹿角霜 18g、 元胡 14g。 實施例 2 中藥原料重量份配比 : 白芍 13g、 炙甘草 9g、 制川烏 9g、 麻黃 6g、 熟地 15g、 全蝎 3g、 蜈蚣 3g、 威靈仙 15g、 牛膝 10g、 骨碎補 10g、 蒼術 12g、 白芥子 8g、 黃芪 28g、 當歸 10g、 田七 8g、 澤 蘭 10g、 鹿角霜 16g、 元胡 12g。 實施例 3 中藥原料重量份配比 : 白芍 26g、 炙甘草 8g、 制川烏 12g、 麻黃 8g、 熟地 20g、 全蝎 5g、 蜈蚣 5g、 威靈仙 20g、 牛膝 15g、 骨碎補 20g、 蒼術 16g、 白芥子 12g、 黃芪 15g、 當歸 12g、 田七 10g、 澤蘭 12g、 鹿角霜 20g、 元胡 18g。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