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編的童年回憶里,《康熙微服私訪記》里總有一位“八府巡按”于世龍,每次都在十萬火急的時候“救駕”,康熙呢也經常龍心大悅,就差沒問“世龍你怎么看”了! 長大了才知道,這位“于世龍”在歷史上可是有原型的,他就是兩江總督于成龍,45歲才當官,20年就從七品知縣當上了一品總督,曾經被康熙欽點為“天下廉吏第一”,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他傳奇仕途的起點,竟然是廣西一個偏遠的小縣城——羅城(現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字北溟,明萬歷四十五年出生于山西永寧(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 1658年,入關后穩定了局勢的清政府大規模選拔官吏,于成龍獲得了“候補知縣”的身份,三年后(1661年)被派往廣西羅城擔任知縣。 羅城位于廣西北部,清代屬柳州府管轄。明末清初,這里的反清斗爭十分激烈,政權反復更迭,直到順治十六年(1659年)才納入清朝版圖。前兩任羅城知縣,一位死于土匪劫殺,一位棄官逃走,幾年間都沒有官員敢來接任。于成龍得知要去羅城之后,豪氣萬千地說:“讀書一場,曾知見利勿趨、見害勿避,古人義不辭難,何為也?”他懷著一種舍身赴難的豪氣,趕赴羅城。 當時羅城荒涼無比、十室九空,城中只有六戶人家居住,縣衙破舊不堪,新官上任的于成龍連個棲身之所都沒有,只能住在關帝廟里。隨行的四個仆人,沒幾個月就病死了三個,還瘋了一個! 這時只剩于成龍一個人孤零零地處理所有事務,由于盜賊橫行,晚上甚至要枕刀而眠。(小編忍不住旁白一句:于大人自帶主角光環,配角都死光了,他一點事沒有,膜拜!) 困難那么多,怎么治理好一個縣呢?于成龍自有辦法。他經常便服下鄉,和鄉間老農攀談了解情況,在縣衙里辦公也沒有半點官架子,判案公正,讓百姓心服口服。于成龍動員逃難百姓回歸家園、安居樂業,于是羅城的社會秩序和經濟開始漸漸恢復。 于成龍為官首重清廉,治理羅城也用“廉治”,他采取了嚴禁加征火耗、政務公開、整頓吏治等一系列措施來抑制腐敗。 清初,“火耗”是十分嚴重的腐敗問題。因為百姓交上來的銀子成色不足,需要熔煉重鑄之后才能統一入庫,這其中的損耗就稱為“火耗”。火耗的收取以10%為慣例,但實際上收多收少全部由地方官員自己決定,超過慣例的稱為“加征”,有的貪官的加征高達50%。看過《雍正皇朝》的觀眾想必都有印象,用加征火耗的方式斂財是貪官們的拿手好戲。 但于成龍在羅城收稅,絕不加征火耗,為防止其他官員陽奉陰違、借機攤派,他甚至親自坐在大堂上,讓老百姓面對面交稅。于成龍每月僅有三兩銀子的俸祿,約能買米三石(約合360斤,如果按現在的米價3元/斤計算,大約相當于1000元/月),卻一文不貪,羅城老百姓在交口稱贊之余,又覺得他的生活實在清苦,心中過意不去,在繳納稅賦的時候,經常會多交幾個銅錢,順手放在桌面上。于成龍發現后堅決不收,全部退回。 于成龍大力整頓吏治,發現腐敗現象堅決查處。有人控告他的得力屬下胡安之欺壓百姓,于成龍查明事實之后,秘密派人將胡安之拘留審辦。一番整頓之后,羅城吏治清明、政通人和,所謂“公生明,廉生威”,于成龍在百姓中的威望甚至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地步。 當時,柳城西鄉的地方武裝經常越境在羅城燒殺搶掠,為保境安民,于成龍在組織團練武裝統一訓練,西鄉地方武裝的首腦聞訊之后大為恐慌,不但把之前從羅城擄掠的人口、牛羊盡數奉還,并且答應從此以后不再侵犯羅城。 ![]() 一夜一壺酒,床頭已乏錢。 強欲禁酤我,通宵竟不眠。 ——于成龍《無酒》 幾年后,廣西巡撫金光祖準備調于成龍到身邊擔任幕僚,結果羅城百姓結伴到桂林請愿挽留,只好讓于成龍繼續擔任羅城知縣。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龍被兩廣總督保舉為“卓異”,連升三級轉任四川合州知州。于成龍來時一身清貧,去時兩袖清風,羅城百姓十里相送,為紀念這位清官,還修建了一座“于公亭”。后來在亭子旁邊的一塊巨石上,還刻下了“于公舊治”幾個大字,以此紀念這位清廉能吏。 于成龍一生歷任黃州知府、直隸巡撫、兩江總督等官職,從七品知縣到一品總督,平步青云卻初心不改,一生保持清廉本色。在兩江總督任上,于成龍因為每餐幾乎只吃青菜而被百姓稱為“于青菜”。他沒錢買茶葉,就摘槐樹葉子泡茶,久而久之,連槐樹都成了禿樹。 在于成龍的帶動下,兩江官員士紳紛紛脫下綾羅綢緞,換上粗布麻衣,官場奢靡之風一掃而空。 但是,于成龍一力推行廉政,也得罪了朝廷中的利益集團。權臣納蘭明珠指使御史彈劾于成龍“小人播弄”、“污蔑各官”,但康熙皇帝認為“居官(清廉)如(于)成龍者有幾?”,并沒有嚴厲處分,仍讓他留任總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于成龍病逝于南京。根據當時為他送葬的大學士熊賜履、陳廷敬等記載,于成龍家中僅有官服破靴一套、米數斗,“清儉之節固千古所未有也”。康熙皇帝賜于成龍謚號“清端”,并寫下“天下廉吏第一”的贊譽,為他清正廉潔的一生做出了最高的評價。 ![]() 334年前的日落,在歷史上映射出一個高大的身影,也成就了一個官員至高清名。羅城百姓深切懷念清廉而賢能的于成龍,他們在于公亭旁邊建了一座祠堂,還建起了“于成龍廉政文化園”,以此作為廉政教育基地,弘揚廉政文化。為官之德在于清廉,風清而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一代代廉能官員用他們的清廉正氣,支撐起了國家社稷的朗朗乾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