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 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近5000年之久,從公元前841年開始,有文獻可考的編年史從未間斷,至今已近3000年,這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是絕無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的歷史始終傳承有序,從未中斷。 傳統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之一,我們更應該讓其繼續傳承下去! 熊氏十四式易筋經,全名為“熊氏世傳十四式大易筋經”,簡稱“大易筋”,乃著名南派功夫大師熊長卿先生家傳絕學。此功共分三級14勢,各勢久練皆有延年益壽、轉弱為強之特效。 一、四指握拳式肩要沉,胸勿挺,引氣下沉丹田。行之數月手力自然增加。 初練先做6次呼吸,兩手即放松,以后逐漸增加,總要自然,不得勉強。 二、雙掌下按式掌愈按愈下,即在每次呼氣時,兩手掌盡量緊張地按下,不能放松,至36次呼吸完畢,才可放松。 三、雙掌前推式掌愈按愈下,即在每次呼氣時,兩手掌盡量緊張地按下,不能放松,至36次呼吸完畢,才可放松。 四、左右托掌式每一呼吸完畢,用意把掌上托,只用意念,兩掌均不動,愈托愈重地繼續下去,練至36次呼吸可止。 本勢增長臂力。沉肩,收胸,氣沉丹田,雙手伸平,不要下墜。 五、雙掌開合式吸氣時兩手漸漸分開(兩大拇指沿身移動),呼氣時兩手漸漸再合,練至36次呼吸可止。(圖14-5、圖14-6)沉肩,含胸,氣沉丹田,兩手開合時手指拗出,大拇指輕輕貼身,不離肘,不提起。 六、左右撐掌式眼前平視,牙關咬合,嘴唇閉住,舌舔上腭,兩掌分左右撐開,掌心向外,手尖向上,臂高同肩,指尖拗向頭部。每一呼吸,雙掌漸漸撐緊,愈撐愈緊,如是連續36次呼吸,直至完畢,才可放松。 七、雙掌上撐式牙關咬合,嘴唇閉住,舌舔上腭,雙手反掌向上正撐,掌心朝天,大拇指與食指頭相對成三角形,面門向天。手向上撐高,愈撐愈上,直至36次呼吸完畢為止。 氣沉丹田,頭上仰,眼看手背,胸腹不可凸出,手指拗落。 八、雙掌下垂式上身向前慢慢彎曲,兩掌輕松下垂(掌心向后為宜),兩肩微微松沉,不用拙力。(圖14-9)身下彎時呼氣(兩掌與上身一同下垂),起立時吸氣(還原站式)。兩掌愈垂愈下,如不覺疲勞,可連續36次呼吸乃止。 九、弓步拗身式本勢有左右兩式,以右式為例說明。 右腳向右踏開一步,成右弓步式,身體向右拗后,右掌置背后,左掌置頭前,兩掌心皆向外,兩腕節皆外拗,眼看左腳跟,腳跟不要離地。此勢站成,意在腰腹,牙關咬合,嘴唇閉住,舌舔上腭,練習36次呼吸。 十、握掌上仰式本勢有左右兩式,以右式為例說明。 雙腿如前,成右弓步,身軀挺直;右手握拳提高,屈肘置頭上,拳心向下,頭節上仰,眼看右拳心;左手握拳垂下,與地面成45度,并向稍距左脅后側方拉下,拳心向后;牙關咬合,嘴唇閉住,舌舔上腭,連續呼吸36次,才可放松。 十一、上撐下垂式本勢有左右兩式,以右式為例說明。 雙腿如前,成右弓步,身體挺直;右掌向上撐,掌心朝天,指節向頭拗下;左掌下垂,指尖向地,掌心朝向大腿;眼前平視,牙關咬合,嘴唇閉住,舌舔上腭,行36次呼吸,才可放松。 十二、下蹲起伏式起立時用腳尖,站起時腳跟落地,下蹲時腳跟再離地。起立時動作要與地面垂直,全身直立,下蹲時切莫前俯后仰。眼前平視,牙關咬合,舌舔上腭,以鼻呼吸。下蹲時呼氣,起立時吸氣。一起一伏至36次呼吸為止。 十三、站樁吞陰式雙腳貼地,距離尺余(較肩稍寬),兩手置背后,右手握拳,左手握右腕,身微蹲下,兩膝稍屈,眼前平視,牙關咬合,舌舔上腭,連續36次呼吸乃止。 吸氣時,氣沉丹田,下腹舒起;呼氣時,小腹壓縮,同時谷道提起,腎囊收縮。收提肛陰,利于聚氣,但要自然為之,不能過于猛烈。 十四、俯臥支撐式正俯撐向正下俯(吸氣),向正上撐(呼氣)。 前俯撐向前下俯(吸氣),向后上撐(呼氣)。 后俯撐向后下俯(吸氣),向前上撐(呼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