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是中醫診斷的輔助手法,切就是所謂的號脈,屬于四診之一。 急診之房顫印象很深,3月5日,就在昨天,我跟著一個老師坐門診,進來一個76歲老年女性患者,主要是覺得頭暈,全身不舒服,既往高血壓病史多年了,老師一號脈,就叫我趕緊量血壓,當時電子血壓計測不到,水銀血壓計一側是160/100mmHg。老師指著急診搶救室的心電圖機,“給她做一個心電圖”。心電圖結果出來了,房顫,心率高達101次/分,我心里就嘀咕了,剛剛測血壓就覺得聽著怪怪的,聲音不連續,跟正常人不一樣。老師趕緊跟家屬解釋說“老太太現在血壓高,心率很快,有房顫,很容易腦梗、心梗的,現在給你辦入院,去心病科系統治療,檢查看看,去推個輪椅,別自行有動了……”看著家屬連連點頭的去辦入院了。我號著患者的脈,果不其然。過后老師說“你看剛剛的老太太,她的脈一號就是有問題的,心律絕對不齊,看你剛剛測血壓情況就不對,這種時候,要注意心臟問題……”
中醫脈診
中醫號脈,學問很大,目前的我沒有太多的經驗以及體會,只能簡單講講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們。 - 部位:寸關尺三部,通常以腕后高骨(橈骨莖突)為標記,其內測部位關前為寸,關后為尺,兩手各有寸關尺三部,共六部脈。
- 左手候心、肝、腎,右手候肺、脾、命門(腎)。
- 脈象要素:候脈位(脈搏跳動顯現的部位和長度);脈數(脈搏跳動的至數和節律);脈形(脈搏跳動的寬度等形態);脈勢(脈搏感受在手指上的強弱、流暢等趨勢)。
- 正常的脈象:有胃氣(從容、徐和、軟滑);有神(有力柔和、節律整齊);有根(尺脈有力、沉取不絕)。
28種常見脈象- 浮脈:輕輕號脈就可以感受到。一般見于表證,也可見于虛陽浮越證。
- 散脈:輕取散漫,中取似無,重取不應。多見于元氣離散,臟腑精氣衰敗,尤其是心、腎之氣將絕的危重病癥。
- 芤脈:浮大而軟,按之上下或兩邊實而中間空(如按蔥管)。常見于大量失血、傷陰病癥。
- 革脈:浮而搏指,中空外堅,如按鼓皮。多見于亡血、失精、半產、漏下的病癥。
- 沉脈:重指力按到筋骨才得。多見于里證。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也可見于正常人。
- 伏脈:重指力直接按在骨上,然后推動筋肉才能得。常見于邪閉、厥病和痛極的病人。
- 牢脈:沉取才得,輕取中取均不得,搏動有力,勢大形長,是沉、弦、大、實、長五種脈象的復合脈。多見于陰寒內盛、疝氣癥積的實證。
- 遲脈:脈管搏動的頻率小于正常的脈率(每分鐘60次以下)。多見于寒證,遲而有力為實寒,遲而無力為虛寒。也可見于邪熱結聚的實熱證。
- 緩脈:脈來和緩,一息四至(每分鐘60-70次)。多見于濕病,脾胃虛弱,也可見于正常人。
- 數脈:脈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滿七至(每分鐘在91-120次),多見于熱證,也可見于里虛證。
- 疾脈:脈急,一息七八至(每分鐘121次以上)。多見于陽極陰竭,元氣欲脫之證。
- 虛脈:脈搏搏動力量軟弱。多見于虛證,多是氣血兩虛。
- 短脈:脈搏搏動范圍小,只見于關部。多見于氣虛或氣郁。
- 實脈:脈搏搏動力量強,寸關尺三部均有力量,脈管寬大。見于實證,也見于常人。
- 長脈:脈搏搏動范圍較長,超過寸關尺三部。
- 洪脈:脈體寬大,搏動部位淺表,指下有力。多見于陽明氣分熱盛。
- 細脈:脈細如線,應指明顯。多見于氣血兩虛,濕邪為病。
- 濡脈:脈象搏動部位在淺層,形細而軟,輕取即得,重按不顯。多見于虛證或濕困。
- 弱脈:沉細無力而軟。多見于陽氣虛衰,氣血俱虛。
- 微脈:極細極軟,按之欲絕,若有若無。多見于氣血大虛,陽氣衰微。
- 滑脈:脈搏形態應指圓滑。多見于痰濕、食積和實熱等病癥。也可是青壯年的常脈,婦女的孕脈。
- 動脈:見于關部,滑數有力。常見于驚恐、疼痛等。
- 澀脈:脈形較細,脈勢滯澀不暢。多見于氣滯、血瘀、精傷和血少。
- 弦脈:脈勢較強,脈道較硬,如按琴弦。多見于肝膽病、疼痛、痰飲等,或者是胃氣衰敗者,也可見于老年健康者。
- 緊脈:脈勢緊張有力。多見于實寒證、疼痛和食積等。
- 結脈:脈來遲緩,脈律不齊,不規則的歇止。多見于陰盛氣結、寒痰血瘀,也可見于氣血虛衰。
- 代脈:脈律不齊,有規則的歇止。見于臟氣衰微、疼痛、驚恐、跌撲損傷等病癥。
- 促脈:脈律較快且有不規則的歇止。多見于陽盛實熱、氣血痰食停滯,也可見于臟氣衰敗。
號脈不僅僅上述那么簡單,需要更多基礎知識以及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