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很多文章中,我們分析了腰椎間盤突出和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典型癥狀、治療及康復思路。然而,困擾廣大腰椎病患者和治療師的,并非這些疾病本身,而是其反復發作、難以根治。 為什么腰椎間盤突出癥容易復發呢?在生物力學研究中,有另一個因素,與腰椎間盤突出互為因果,這就是——腰曲變直。同時,更有研究表明,腰曲變直是造成腰椎間盤突出癥久治難愈的重要因素——研究數據顯示,腰椎曲度變直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復發率明顯高于曲度正常組。 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分享腰曲變直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復發的影響。最后,附上一個真實案例為大家解析,對于腰曲變直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應該如何進行康復治療? 文章導讀 1、什么是腰椎生理曲度? 2、腰椎間盤突出與腰椎曲度變直的關系 3、案例分享 | 腰椎曲度變直的腰突癥患者康復 4、總結:腰突癥的有效康復訓練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腰椎生理曲度? 在臨床待的越久,越發現實踐與書面結論的差異性。舉例來說,之前一直以為腰椎和骨盆的關系很明確——骨盆前傾腰曲增大,后傾腰曲變小。這一結論從生物力線角度分析也似乎無懈可擊。 然而,在臨床中,卻遇到大量腰痛患者,MRI顯示其腰曲變直、骶骨上翹、骨盆前傾。 腰椎生理曲度有什么作用呢?它可以使脊柱富有彈性,能緩沖、分散運動給軀干帶來的震動沖擊。 如果腰椎曲度變直,固定腰椎結構的肌肉需長時間處于緊張的拉伸狀態,才能繼續維持腰椎功能。長此以往易發生慢性腰痛。 而患者為了減輕腰痛,出現的保護性姿勢改變,會進一步加重腰椎生理前凸的減小或變直,甚至出現后凸或側彎。 同時,腰椎曲度變直也會使腰椎的正常受力模式發生改變。下位椎間盤受壓增大,易引發腰椎間盤突出。近年來,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輕化的趨勢。
▼ 腰椎生理曲度意義 正常的腰椎曲度是一種生理平衡。主要由外在的肌肉以及內在的椎骨、椎間盤和韌帶維持。 當腰椎的生理曲度變直時,這種平衡會被打破,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改變: 1) 固定腰椎結構的肌肉需長時間的處于緊張的拉伸狀態,才能繼續維持固定腰椎的功能。因此,腰椎生理曲度變直的患者,極易出現腰部酸痛不適。也有研究發現,非特異性下腰痛與下腰椎小關節角度及形態不對稱有關。 2) 椎小關節易發生骨質增生,下位椎間盤易退變甚至突出,引起相應的神經壓迫癥狀。
腰椎間盤突出與腰椎曲度變直的關系 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生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可能與腰椎曲度變直有關。 腰椎生理曲度變直與患者職業有一定相關性。研究發現,腰椎曲度變直的患者中,久坐久站人員高達70%。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長期維持坐位或站立姿勢,會導致腰椎周圍的韌帶及肌肉等組織出現疲勞受損,使腰椎間的關節穩固性降低,極易誘發腰椎生理彎曲變直。而現代腰椎疾病高發,與人們長期伏案工作導致腰椎生理曲度改變有密切關系。
▲ 互為因果 | 腰椎間盤突出&腰椎曲度變直 腰椎曲度的改變與腰椎間盤突出癥有一定的相關性,且曲度的改變參與了腰骶部疼痛的病理過程。 腰椎曲度變直后,腰椎正常的生物學受力發生改變,長期易使椎間盤脫水、變性及容積減小的病理狀態。只要輕微的外傷就能促使椎間盤突出。 而如果椎間盤突出,腰椎的生理結構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曲度代償性變直。兩者互為因果。 許多文獻均提示,腰椎間盤突出的X線征象為腰椎生理前凸減小或消失。腰椎曲度變直時,腰椎椎間隙和椎體信號會發生改變,甚至出現腰椎側彎。 這方面的研究較多,但對椎間盤突出規律的研究較少。
其實,困擾廣大腰椎病患者和治療師的最大難題,是疾病的反復發作。而有研究表明,腰椎曲度變直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復發率明顯高于曲度正常組。 這也說明,腰椎曲度變直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效果要差一些。提示我們,針對此類患者,治療的同時還需去除腰椎曲度變直這一危險因素。建議患者在急性期后,進行相應的功能鍛煉,恢復正常曲度,以減少復發。 同時有研究表明,腰椎間盤突出癥復發患者均比未復發患者腰椎前凸曲度要小些。也就是說,腰椎曲度恢復的越好,復發的概率會越小。脊柱穩定是由內、外源性因素共同決定,椎間盤只是內源性因素之一,治療只解決椎間盤的問題,并不能在根本上解決復發。 腰椎生理曲度變直,多數是由于長期的不合理姿勢或固定姿勢所導致。所以,矯正姿勢和及時更換體位并加以鍛煉是關鍵中的關鍵。否則,只能是反復發作、惡性循環、越來越重。 內、外源性因素平衡是維持脊椎穩定和受力正常的基礎。腰部肌肉是維持腰椎穩定性的重要外源性因素。故在解決椎間盤突出的情況下,還要兼顧肌肉功能恢復,恢復內外平衡,效果才能更佳。 ▲ 總結 因此,腰椎正常生理曲度是維持腰椎穩定的基礎。腰椎曲度變直患者易發生于久坐久站人員。當曲度變直后,L4/L5 節段椎間盤易發生突出,且腰椎曲度變直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相對更易復發。腰椎生物力學平衡的恢復和結構的重建有利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療效的穩定和功能恢復。 那么,對于腰椎曲度變直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我們應該如何進行康復治療呢? 最近正好接手了這樣一位患者,在這里分享一下治療思路。 案例分享 | 腰椎曲度變直的腰突患者康復 Ⅰ 案例展示 王先生,35歲,某投資公司管理層。2016年5月份第一次出現輕度腰骶部不適,后間斷出現此癥狀,并未引起充分注意。 直到同年9月,突發急性腰部疼痛,伴隨左下肢后側癥狀,無法進行正常功能活動,在醫院檢診斷為腰5-骶1椎間盤突出,住院治療。 進行了一系列藥物和物理因子治療。癥狀緩解后,可進行正常的功能活動。在三個月前開始介入小強度的運動訓練,發現只要超過20-30分鐘的運動(包括散步和游泳)或練習從網上學到的小燕飛等動作時,均會誘發腰骶部出現酸脹癥狀。故來到脊近完美康復中心尋求幫助。 Ⅱ 評估檢查 在查體中發現,王先生左側直抬腿試驗陽性(70度,腰骶部伴隨左側大腿后側酸脹感),無明顯腰部及下肢功能活動受限。腰部側屈活動左邊活動范圍小于右邊,受限感來源于腰部肌肉牽張感。站立位下骨盆前傾會明顯誘發腰骶部類似癥狀。影像學資料顯示L5-S1椎間盤突出。 Ⅲ 康復方案 1) 總體思路 總體處理思路是從肌肉平衡的角度,改善骨盆前傾和腰曲變直,同時增強腰椎核心穩定性。 2) 姿勢宣教 姿勢宣教:坐姿調整,盡量避免采取腰曲后凸的坐姿
3) 手法處理 手法松解導致骨盆前傾、骶骨上翹的腰方肌、髂腰肌、股直肌等肌肉,及后側鏈的小腿三頭肌、臀肌。
4) 運動訓練 針對王先生的情況,運動訓練的基本原則是在保證骨盆中立的情況下增加上腰段伸展能力。 因此,首先要強化骨盆中立位的本體感覺。 ▼ 康復訓練:貓拱背 動作要領:頭、頸、肩保持中立位,骨盆卷動由前傾變為后傾,至少維持6秒鐘以上,每組7-8次,每天3組左右。 接下來,練習骨盆中立位核心穩定性,進行腹橫肌激活。 ▼ 康復訓練: 動作要領: ▼ 康復訓練: 動作要領:
在王先生學會控制骨盆中立位后,再練習強化上腰部豎脊肌。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此類練習前,必須學會控制在腰部伸展過程中激活腹橫肌,否則此練習會進一步增大腰骶角壓力。 ▼ 康復訓練: 動作要領: ▼ 康復訓練: 動作要領:
總結:什么是腰突癥的有效康復訓練? 結合前文的理論研究,及臨床案例。作為一名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我不建議有明顯腰曲變直、腰椎間盤突出的人盲目進行小燕飛等動作。 根據我們前述的分析,雖然強化背部力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腰曲,但同時,也會引起骨盆前傾的代償,進一步增加腰骶角壓力,增加椎間盤突出的風險。而有效的康復訓練方案,一定是在最少代償的前提下進行理想的運動訓練。 因此,還是建議有腰曲變直、椎間盤突出等問題的朋友,尋求專業的康復機構,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才能更好更快地獲得康復效果,避免二次損傷。 快將本文轉發給你身邊經常腰痛的朋友吧! 讓你的關心更專業 |
|
來自: 昵稱12253181 >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