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胡秋萍:聽從內心的召喚 “婦女節”剛過,但現在“婦女”這個詞兒似乎已經過時,要叫女生、女神、女王或者仙女。婦女不把自己活成“婦女”,似乎是時代的進步,但女生過于矯情,仙女、女神過于群體自我安慰,女王聽上去又把自己活成了女漢子,所謂過猶不及。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現代社會,女性在各個行業均有一席之地,甚至在某些領域有“巾幗不讓須眉”之勢。提到書法,中國書法家協會有婦女委員會,各類高校書法專業也有更多女生學習,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大軍中,女性的力量也是半邊天…… “三八節”之際,美術文化周刊對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副院長、研究員,中國書協理事、女書法家委員會副主任,中華詩詞學會理事胡秋萍,就歷史上女書家的地位及當下的轉變,女書家的書風和發展方向等話題進行了采訪。 美術文化周刊:女性書家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定位是怎樣的? 胡秋萍:在對歷代草書創作的研究過程中,我發現女性書家所占比重是很小的,獨立成草書家的女性甚至可以說沒有。即使是像衛夫人、管道升、李清照、蔡文姬、邢慈靜等,我們能夠想到名字的優秀女性,也多數情況下是大家閨秀,一般受家人,如父親、兄弟、丈夫的影響,書體多是小楷、中楷、小行書、小行草見長,很少有大草,而且多是與其家族父兄丈夫的書體風格接近。傳統教育不主張女性參與社會和為時代奉獻,嚴格意義上這些女性少有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不算是獨立意義上的書法家,書法于她們更多的是一種自我修養。 美術文化周刊: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哪些呢? 胡秋萍:古人對女性的教化要求是溫良嫻淑的,在家從父,出嫁從夫,舉止端莊,笑不露齒,甚至裹腳等,不能有自我意識和精神的追求。大草書創作理念似乎并不符合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溫良順從的教育。另外女性承擔人類再生產的任務比較重,無論是各個階層的女性,其家庭方面占據了她們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再者,大草需要嚴格的法度和字符的訓練,同時它又是極理性又極浪漫的詩性抒發。古時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觀念,女性沒有自我意識何談抒發自我性情。另外,書法是理性的、符號的、抽象的、哲性的,尤其是草書還是很詩性的。而女性多是感性的、直覺的,當然,這不是對女性的歧視,造物本來如此設置。不過,草書高妙的智慧和境界,即使對優秀的男性書家來說,也是很難達到的。 美術文化周刊:古時女性寫大草的不多,當代女性書家涉及的書體范圍是否更大? 胡秋萍:在當代新的社會文化環境下,家庭和女性自我的期望教育越來越重視,現在女性學習書法的特別多,尤其是中國書協成立以來,女性書家一直在追求自身鮮明的藝術追求和審美主張,對書體的選擇也更自由,范圍也自然有所擴大。當然,這與女性的自我審美的意識生發有關,也離不開社會的引導和進步。另外,這也對女性書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個人修養方面,需要女性去追求的藝術、文化層面的知識更多,因為即使刨除性別與性格之間的差異及社會的從屬關系,任何書家的藝術素養的形成,都離不開技法錘煉和文化積淀。 美術文化周刊:大草書藝術的雄渾厚重,與女性細膩溫潤之美之間如何協調統一? 胡秋萍:從男權角度來講,男性更希望女性是溫柔的甚或是從屬的。不過我認為,大格局和大胸襟不分男女,是個體差異。厚重、雄強、開放、包容、正大的文化藝術導向,才是大國文化和國家藝術脊梁的象征。細弱、小巧、秀麗可以是多元的藝術風格的不同追求,藝術創作因大氣厚重才能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當然,當下的社會審美寬泛,各種各樣的藝術風格都應該有,也不可一概而論,更不能偏頗狹隘,最主要的是藝術家要聽從自己內心召喚,把藝術的追求做到位。 任何藝術都是人格化了的形式再現。我選擇大草表達自己的性情,這是我自己內心的選擇,但也并不是說,大草的狂野與恣肆就需要摒棄女子的溫柔與細膩。古語形容一個人的性格:靜若處子,動若脫兔,所以我認為一個人本來就應該是多面的——于自身而言,多面才有趣;與他人而言,性格、人格越豐富也越有魅力。 無情未必真豪杰,于女性而言更是如此。天地、家國、丈夫、子女,女人面對國家也要有巾幗不讓須眉的胸襟和膽識,比如柳如是——她在詩、文、書、畫上的造詣以及在面對家國危難時勇于舍身的民族大義,并不會因為她卑微的身份而藐視她,反而是其高品質人格成就了她的人格魅力。作為人,男人也好女子也罷,人格都應是豐富的,多面的。但不管屬于哪一面,內心都要有強大的力量才是。 美術文化周刊:當下,女性書家面對的困境主要是什么? 胡秋萍:從現實與現狀來看,書法家本身沒有很多的職業可選擇,許多機構或官方或民間,男性書法家的職位也寥寥可數,而畫家職業就比書法家多一點,在這樣一個現狀下,女性書家的比例既少又難得。 另外,很多女性不愿為之,也許與自我可選擇的道路多有關,但沒有自尊自信就沒有快樂。宗教中講,人來到這個世界是要經歷各種磨難的,他需要堅毅地不斷探求、感悟、體證,用更好的心態面對無常的生命。作為女性,家庭要盡可能打理好,獲取家人的支持,從而實現自身價值。于我而言,作為女性書家,在長期錘煉筆墨線條的時候,筆墨線條也錘煉著我,非人磨墨,墨磨人。我認為于女性書家來說,你能成就什么不是別人讓你成為什么,而是自己內心有一個聲音,想做什么的聲音在指引自己堅毅地走下去,用一生一世去努力,開足生命的馬力,去追求時代的也是自己的藝術夢想。(記者 閆敏) 人物名片: 胡秋萍,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女書法家委員會副主任,中華詩詞學會理事。作品曾參加全國第三、四、五、六、七屆書法篆刻展及全國中青年第三、四、五、六、七、八屆書法篆刻展,獲第三屆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優秀獎,中國書協德藝雙馨會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