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fix Carefix第二代 彈性髓內針 適應癥 ? 年齡:3—15歲,兒童生長期內骨骼。多發性創傷,可以超越上述年齡范圍。 ? 骨折類型: 1)長管骨的橫形骨折、 2)帶有楔形骨塊的短斜形或橫形骨折、 3)具有骨皮質支持的長斜形骨折、 4)螺旋形骨折、 5)多段骨折和雙灶骨折 6)青少年骨囊腫導致的病理性骨折與預防性固定 ? 骨折部位:長管骨的中段骨折及(遠離骨骺板1/4處的)干骺端骨折。 1)股骨干、股骨近端粗隆下 2)脛腓骨骨干、干骺端 3)肱骨干、肱骨髁上 4)尺橈骨骨干、橈骨頸和橈骨頭。 ? 其他臨床指征:良性骨囊腫預防性固定;成人的腓骨、前臂及鎖骨骨折。 手術操作(以股骨為例)
患兒仰臥于透光手術床,C臂機要確保能透視患側骨全長的正位和側位, 對身高較高的患兒可以使用牽引床; 對于幼兒,將其固定于手術床較為安全,這樣患肢可以自由活動有利于控制髓內針的位置和糾正患肢的旋轉畸形。 2.骨折的復位 盡可能使用閉合復位的方法對骨折進行初步復位。復雜的骨折應對雙下肢均進行消毒鋪巾,以便于術中進行長度和旋轉的對照。 3.選擇髓內針的規格大小 X片上測量患側髓腔最窄部位的直徑,所選髓內針的兩根直徑至少是其的2/5,即可選擇比傳統彈性髓內針更大的規格。 兩根髓內針的直徑應該相同,避免外翻或內翻畸形。 4.確定進針點: 進針點應位于長骨兩端近骨折一側,遠離骨骺板1—2cm,旁開2-3cm。 股骨遠端的進釘點(逆行打入)應位于股骨遠端骨骺板近側1-2厘米(兒童伸膝時髕骨上 緣近側一橫指的位置)。 5.髓內針預彎 在插入前進行髓內針的預彎,預彎前選擇髓內針的 直徑與長度,進針點為準到尾端即使所需要的長度,預彎弧度應為髓腔直徑最窄處的3倍。弧弓的頂點應位于骨折區域,髓內針以骨折區為中心向外兩側各2cm進行預彎,預彎弧形應與尖頭弧形方向一直。兩根髓內針均進行相同預彎。
注意:預彎時用的力越大,內部的壓力越高,將弧弓的頂點壓向骨干 6.開口 骨髓腔兩側精確對稱的開孔是將來達到對稱夾持固定的重要前提。對闊筋膜張肌進行足夠的分離,在切口的近端,垂直于骨皮質插入開孔骨錐,慢慢旋轉骨錐刺入骨皮質,進入方向與骨長軸成45度角,然后繼續向上刺穿骨皮質。所開孔應比所選所髓內針直徑略大(可以使用C臂機檢查骨錐的位置和進入的深度)。另一 側的開髓步驟相同。
注意:不要損傷骨骺板。如果骨皮質較厚,可以使用適當的鉆頭和鉆套。但要注意:使用鉆頭時應45°鉆入。 7.安裝插入器 首先將髓內針安裝于插入器上。露頭的髓內針頭部長度保持5-8cm。 8.插入髓內針(至骨折區域) 插入第一根髓內針。如圖所示,髓內針的尖端垂直于骨皮質插入髓腔(1)。然后旋轉180°,使髓內針與髓腔平行,髓內針的頂端朝向髓腔。如果需要,使用C臂機檢查髓內針的位置。 在骨折區域:旋轉或者用聯合錘輕輕敲擊,逐漸打入髓內針。(不要敲擊插入器的T型把手) 注意:如果意識到需要反復插入、拔出髓內針,推薦連接滑錘桿及聯合錘或夾槽錘。 第二根髓內針在對側進針點重復上述步驟插入 9.插入髓內針(完全插入) 通過旋轉、輕微撬撥插入髓內針,交替插入兩根髓內針通過骨折區域,完成對骨折區的閉合復位。 10.確認髓內針頂端的位置 C臂機下檢查髓內針頂端在近端骨折塊髓腔內正側位的位置。使髓內針頂端在髓腔內保持正確的位置,應與冠狀面平行。如果髓內針頂端的位置正確,再將髓內針向前推進4-5厘米,直至頂端達到A(近端骨骺板遠端1cm)的位置。需要確保兩根髓內針通過骨折端再次完成交叉固定。注意內側髓內針的頂端不要穿越將來在骨骺板的位置。 11.旋轉、屈伸患肢,檢查骨折端的穩定性 12.剪斷髓內針 根據將來需要固定到位置的長度,剪斷髓內針,注意保留5—10mm的殘留長度,以便將來取出髓內針。 13.檢查與留置 最后使用推進打擊器輕輕將髓內針打擊至所要達到的最終位置。確保推進打擊器的末端接觸到皮質骨。這樣能使髓內針的殘端保持在10mm左右,以便將來取出髓內針。可以使用直型打擊器稍微折彎髓內針殘端,以便將來取出。 操作視頻演示-股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