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術文章里提出,宏觀經濟或者是金融市場上,會有“黑天鵝”事件和“灰犀牛”事件。
“黑天鵝”事件指的是人們很難預測、不同于尋常的意外事件,該事件常常能夠引起對市場的重大影響,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最嚴重的能造成市場的顛覆和系統的崩潰。著名的“黑天鵝”事件有:1998年俄羅斯國債貶值、奶粉三聚氰胺事件、英國脫歐等。
“灰犀牛”事件是指發生概率大、造成損害大但仍未發生的潛在風險,往往是人們習以為常卻因為未及時做好防護措施的重大風險。例如中國市場的“高房價”、“高杠桿”就是灰犀牛。
那么,對于內部審計來說,哪些情況是“黑天鵝”,哪些情況是“灰犀牛”呢?本文更多想和大家一起探討內部審計工作中哪些是“黑天鵝”和“灰犀牛”,這種歸類與比喻也能更好地理解并防范審計風險。
分別從審計工作自身與審計工作之外舉兩個例子,分別是重大操作疏忽和重大舞弊。
1.重大操作疏忽
與外部審計相比,內部審計的社會風險較小。而外部審計,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外部審計的重大疏忽可能會引起股市的震蕩和股民的損失。但內部審計的重大操作疏忽也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影響,包括聲譽損失和經濟損失。內部審計師盡管不用像外部審計師(注冊會計師)那樣擔負較大的社會責任,但內部審計師的意見將影響管理層的決策。如果按照審計標準化實務準則操作,重大風險或舞弊事件可以被發現和揭示。但如果未進行標準化操作而未發現重大風險或舞弊事件,那么內部審計師需要承擔企業因重大風險或舞弊事件帶來的各種利益損害,而這種利益損害也會連帶形成嚴重的社會影響。
2.重大舞弊
重大舞弊也符合“黑天鵝”事件的三個特征:意外性、重大影響、人們以為可以預測實際只是事后的主觀原因解釋。內部審計師有責任發現舞弊事件,但內部審計師并不對全部舞弊事件承擔責任。很多人都認為內部審計師應該能及時發現舞弊事件和發現全部的舞弊事件,但事實上,內部審計師如果按照既定的標準實務準則進行了審計,就不應該承擔舞弊事件的責任。盡管內部審計不對全部重大舞弊事件承擔責任,但重大舞弊事件的發生會對內部審計師的權威性造成不良影響,外界在不理解的情況下也會質疑內部審計師的能力水平。
這里也分別從審計工作自身與審計工作之外舉兩個例子,分別是勝任能力和內部控制。

1.勝任能力不足
內部審計師的勝任能力決定著是否能履行內部審計的基本責任,這是顯而易見的,大家都能公認的。同時,如果內部審計師不具備勝任能力,將會給審計工作帶來較大的風險。很多企業的決策層和管理層對內部審計要求越來越高,企業規模越來越大,業務越來越復雜,但內部審計的投入緩慢和停滯不前,這就會造成現有內部審計師的整體勝任能力無法滿足管理需求。不具備勝任能力的內部審計師一定不會發現重大問題,這是大概事件,而不能及時發現重大問題,又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2.內部控制薄弱
從審計工作之外來看,薄弱的內部控制一定會給審計工作帶來較大的風險。內部審計師可以去建議和督促企業完善內部控制,但內部審計師無法親自參與內部控制的建設和完善。薄弱的內部控制就是徘徊在內部審計師不遠處的“灰犀牛”,隨時會沖擊審計工作已形成的成果,也會快速消耗內部審計資源,會讓內部審計師把精力重復投入。做為風險的第三道風險,內部審計抵擋不了薄弱的內部控制——這個“灰犀牛”的沖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