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詩如下: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余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 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李白的這首詩,和他的很多詩都不一樣,但是詩中的那股豪氣卻依然存在。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大鵬奮飛啊振過八方,中天摧折啊力量不濟。如果你手中有《李太白全集》,打開第一篇就是《大鵬賦》。這篇賦的初稿寫于青年時代。李白從青年開始就喜歡老莊,所以他很喜歡莊子的逍遙游,也經常以大鵬自比,抒發他的“斗轉而天動,山搖而海傾”的遠大抱負。大鵬在李白眼中是一個具有浪漫色彩的英雄形象。李白自己也經常把自己看作是大鵬的化身。開頭的兩句有著楚霸王項羽《垓下歌》蒼涼而又慷慨激昂: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余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所余之風啊可以激勵萬世,東游扶桑啊掛住了我的左袖。大鵬雖然中天摧折,其遺風仍然可以激蕩千秋萬世。實際上是李白自己的理想破滅了。可是就算失敗了,但是李白自信自己的品格與精神會繼續影響下去。 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后人得此消息而相傳,仲尼已亡,還有誰能為我之死傷心哭泣。李白慨嘆當今之世沒有知音,一種悲涼之意油然而生。 李白一生,既有遠大的理想,而又非常執著于理想,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這首詩說明他在對自己一生回顧與總結的時候,流露的是對人生無比眷念和未能才盡其用的深沉惋惜。 讀完這首詩,掩卷而思,恍惚間會感覺詩人化成了一只大鵬在九天奮飛,那渺小的樹杈,終究是掛不住他的,他寧愿飛向永恒的天空翱翔,為后世敬仰。 這好像是李白一生的總結,他的一生雖然渴望仕途,但是卻不為了權勢而摧眉折腰。 這種類似于墓志銘一樣的東西,讓我們看到一只真實的李白。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