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361687558@qq.com 作者:宋子琦,公柏娟,馮婧,鞠昊,李志民,孫宏晨,吉林大學口腔醫院
患者男,51歲。因左下后牙疼痛就診,3天前于外院拍曲面斷層片發現左下頜骨囊性腫物,轉院就診。查體:顏面左右對稱,下頜骨未見明顯異常,無壓痛,左下頜第二磨牙頜骨低密度減低區,病變呈卵圓形,位于下頜管與下頜骨下緣之間,下頜角前方,邊界清楚,邊緣光滑有骨白線圍繞。
CBCT:橫斷位圖像顯示下頜骨舌側皮質骨缺陷;矢狀位圖像顯示左下頜骨內類圓形骨密度減低區,骨壁環繞,邊界邊緣清晰;冠狀位圖像顯示下頜骨舌側骨質凹陷,下頜神經管位于缺損上方,與缺損有骨質相隔(圖1)。三維圖像清晰顯示下頜角舌側骨質缺損,邊界光滑(圖2)。頜下腺造影:CBCT造影顯示頜下腺導管系統充盈好,頜下腺導管造影曲面斷層重組圖像,清晰顯示頜下腺主導管及其分支導管,左頜下腺對比劑未進入密度減低區,頜下腺導管造影水平位、冠狀位圖像可見導管內對比劑顯示(圖3)。臨床診斷為左下頜區靜止性骨腔。患者半年后復查,骨質缺損大小范圍未發生明顯改變,患牙經根管治療后無其他不適癥狀。
圖1 橫斷位顯示下頜骨舌側皮質骨缺陷;矢狀位顯示左下頜骨內類圓形骨密度減低區;冠狀位顯示下頜神經管位于缺損上方,與缺損有骨質相隔;圖2三維圖像清晰顯示下頜角舌側骨質缺損,邊界光滑;圖3左頜下腺造影清晰顯示頜下腺主導管及其分支導管,對比劑未進入密度減低區牙體缺損,口底擠壓各腺體分泌正常。
討論:
下頜骨發育缺損的發病病因至今尚不清楚,早期學者認為是先天性骨缺損導致。在臨床上下頜骨體內偶見唾液腺組織,通常穿過舌側密質骨,部分與正常下頜下腺或舌下腺相連,稱為靜止性骨腔或Stafne骨腔,X線表現為卵圓形骨密度減低區,邊界清晰,邊緣整齊,可見骨壁線環繞,曲面斷層X線片多見病變通常位于下頜管與下頜下緣之間、下頜角的前方。該病發生率約為0.1%~0.48%,好發于男性,好發年齡為40~60歲,20歲以下的青年人罕見報道,臨床上多無癥狀,偶爾有疼痛,常常在牙周病或牙齒正畸等接受X線檢查時偶然發現,從而接受進一步檢查治療。
唾液腺造影是鑒別方法之一,頜下腺造影有時可見部分腺體位于此密度減低區中,舌下腺陷入少見。對于唾液腺異位的病變,造影時對比劑如可注入,則可見唾液腺異位患部明顯凸起,X線表現為發育不全的唾液腺。隨著X線技術的發展,CBCT的重要作用愈發顯現,CBCT能讓醫生更加準確、全方位的了解到患牙、頜骨的真實情況,為患者外科治療及手術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科學的客觀依據。醫療安全需各專業科室通力合作,本例患者已按排手術,在明確非頜骨囊腫后,治療計劃改為定期觀察,不適隨診。
|
|
來自: 海欣16t24nrtf7 > 《口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