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壽命的延長。心腦血管疾病將成為導致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 據相關統(tǒng)計顯示,我國每年死于中風與高血壓合并癥者在150萬以上,致殘者達數百萬。因此,高血壓是中年以后心血管病的主要根源。 醫(yī)生:為什么你血壓忽高忽低,甚至引發(fā)腦出血,可能跟三件事有關 第一件事:自行停藥許多的高血壓患者在血壓得到控制一段時間后,因為個人或者是其他原因想嘗試停用降壓藥,發(fā)現停藥后短期內血壓沒有升高,便自行停藥。 然而,絕大多數病人在半年內又回復到原來的高血壓水平。這些病人中,往往有很多在發(fā)現血壓回升之前,就因為血壓波動出現了本不該發(fā)生的冠心病、糖尿病、腎病、中風等高血壓并發(fā)癥。 醫(yī)生建議,想要控制血壓,只有通過長期降壓治療,堅持合理用藥、不隨意自行減少藥物劑量等,才能有效保持血壓平穩(wěn),減少心、腦、腎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的可能。 第二件事:不按時吃藥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降壓藥不需要一直吃,只有當血壓高了,再吃降壓藥控制下來就可以。 但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血壓穩(wěn)定后也許會忽然上升,然后可能自己沒發(fā)現,有可能會讓血管受損,這樣就會加快血管堵塞,血管要回復至少要幾年的時間。 無規(guī)律的服藥帶來的傷害更來嚴重,比起可知的腎臟病癥,無規(guī)律的服降壓藥的危險指數也是很高的。 血壓的忽然飆升,會引起忽然中風、腦血管出血、心梗等高死亡并發(fā)癥,因此前后一比可想而知。 第三件事:飲食上大吃大喝或者是情緒上過于激動有些中年高血壓病患者,對晚餐并不在乎,有時毫無顧忌地大吃大喝,導致胃腸功能負擔加重、影響睡眠,不利于血壓下降。 晚餐宜吃易消化食物,應配些湯類,不要怕夜間多尿而不敢飲水或進粥食。進水量不足,可使夜間血液粘稠,促使血栓形成。 睡前娛樂活動要有節(jié)制,這是高血壓病患者必須注意的一點。 如下棋、打麻將、打撲克要限制時間,一般以1~2小時為宜,要學習控制情緒,堅持以娛樂健身為目的,不可計較輸贏,不可過于認真或激動。 否則會導致血壓升高。看電視也應控制好時間,不宜長時間坐在電視屏幕前,也不要看內容過于刺激的節(jié)目,否則會影響睡眠。 高血壓患者日常除了用藥控制,還可以在飲食上和生活習慣上控制:一、飲食上: 1、控制鈉鹽攝入,做到飲食清淡 研究發(fā)現:食鹽攝入與高血壓存在著線性相關關系,食鹽攝入量越多,發(fā)生高血壓的可能性就越大; 低鈉飲食可以有效防治高血壓。WHO(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每日的食鹽攝入量應低于5g。 2、日常補充Omega-3脂肪酸 很多人以為血脂高,血壓高,就要遠離油脂,避免血脂更高。其實這并不是對的,油脂脂肪對于我們人體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 日常可以多不充點Omega-3脂肪酸,是人體必須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幫助人體平衡脂肪酸比例,遠離三高等慢性疾病。 Omega-3脂肪酸根據人體需求代謝成DHA和EPA,EPA被稱為“血液清道夫”。可降低人體內LDL-C壞膽固醇的含量,降低血栓、血脂的凝結幾率,阻止肝臟中脂蛋白的形成并加強脂蛋白的代謝,減少血栓形成,讓血管內臟功能時刻保持完美狀態(tài),預防脂肪肝的形成。 深海魚、蘇麻油、棕亞麻油,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做菜的時候可以加點蘇麻油,涼拌菜、油淋菜、煲湯等皆可,也可以飯后半個小時,用其拌酸奶食用,或者每周吃1-2次深海魚。 注意:每天食用油脂不宜過多,要控制總的食用量哦! 3、管好自己的嘴巴 大量的事實證明,嘴巴的“欲望”是血壓的興奮劑,飲食無節(jié)制是血壓升高的重要原因; 而過度攝食導致的肥胖已被證明是高血壓發(fā)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多數營養(yǎng)學家認為,高血壓患者飲食應做到每餐七八成飽即可,控制熱量攝入。 4.粗細搭配,避免飲食過精 國外的有關研究發(fā)現,飲食中過多的鎘會導致體內鋅、鎘比例失調,造成血壓升高; 谷類等粗糧中的鋅、鎘含量比例對人體健康更為有利。 此外,粗糧中含有的鉻對于高血壓及其所致的動脈粥樣硬化亦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二、生活習慣上1、緩慢起床 早晨醒來,不要急于起床,先在床上仰臥,活動一下四肢和頭頸部,使肢體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復適當的張力,以免在起床時因體位變化而引起頭暈。 2、溫水洗漱 過熱、過涼的水都會刺激皮膚感受器,引起周圍血管的舒縮,進而影響血壓。用30-35℃的溫水洗臉、漱口最合適。 3、適當晨練 高血壓病人不宜做劇烈運動(跑步、登山等),只宜做散步、太極拳等強度較小的運動。 適當的運動可緩解全身中小動脈的緊張程度,有利于降壓。 4、排便時避免用力 高血壓病人在排便時若用力過大,可誘發(fā)腦出血。 因此,有便秘習慣的病人,要多吃蔬菜、水果和纖維素多的食物,也可適當用些緩瀉藥,以緩解排便困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