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古璽] 古璽是先秦印章的通稱。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戰國古璽。 [秦印] 秦印指的是戰國未期到西漢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書體和秦漢量,秦石刻等文字極相近,所有較戰國古文容易認識 [漢官印] 廣義地說是漢至魏晉時期的官印的統稱。印文與秦篆相比,更為整齊,結體平直方正,風格雄渾典重。 [漢私印] 漢私印即為漢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數量最多、形式最為豐富的一類。不僅形狀各異,朱白皆備,更有朱白合為一印,或加四靈等圖案作為裝飾的,進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帶鉤印等。 [將軍印] 將軍印也是漢官印中的一種。這些印章往往是在行軍中急于臨時任命,而在倉促之間以刀在印面上刻鑿成的,所又稱“急就章”。 [漢玉印] 兩漢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貴稀少的一類。“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貴卿和士大夫的一種高雅風尚。 [魏晉南北朝印] 魏晉的官私印形式和鈕制都沿襲漢代,但鑄造上不及漢印精美。 [朱白文印] 朱白文相間的印式在漢印中很見巧思,據說起自東漢。它的方式極為多樣,朱白文字的位置安排及字數均可靈活變化不受局限。這里例舉的數印就可見一斑。 [子母印] 子母印又稱“璽印”,起于東漢,盛行于魏晉六朝,是大小兩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 [六面印] 傳世六面印實物較少。這種呈“凸”字形的印章,上面的印鼻有孔,可以穿帶而佩,鼻端作一小印,連同其余五個印面故稱六面印。 [繆篆印](鳥蟲書) 繆篆印及與它相近的鳥早蟲書均是漢印的“美術字”,前者屈曲回繞,?后者則在基礎上加上了魚形鳥頭等裝飾。 雜形璽] 戰國以來的印章中,雜形璽也是甚為別致的一類。其式樣沒有定例,大小從數寸至數分不等,變化極為豐富,故只用于私印。 圖案印] 圖畫入印自戰國到漢魏都有,以漢代為最多。又稱肖形印或象形印。形式多樣,簡練生動這類印又稱為“四靈印”。 [成語印] 成語印自戰國開始就有,使用的格言、成語達百余種。如“正行”、“敬事”、“日利”、“日入千萬”、“出入大吉”等,成語字數不等, [花押印] 花押印又稱“押字”,興于宋,盛于元,故又稱“元押”。元押多為長方,一般上刻楷書姓氏,下刻八思巴文或花押。 鈕制] 古代的璽印大多有鈕、以使在鈕上穿孔系綬,系在腰帶上,這就是古代的“佩印”方式。自漢代開始,以龜、駝、馬等印鈕來分別帝王百官。 [隋唐以來的官印] 官印到了隋唐時代,印面開始加大。隨著紙的普遍應用,朱文逐漸替了白文。許多官印印背上開始有年號鑿款。 宋元圓朱文印] 魏晉以來,紙帛逐漸代替竹木簡札,到了隋唐,印章的使用已直接用印色鈐蓋于紙帛,到文人畫全盛時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寫,印工攜刻的印章已詩文書畫合為一體,起到了鮮艷的點級作用,為書畫所喜愛。 [今體字印章] 在漢字書法中,篆書由于具備很強的裝飾性成為印章藝術的主體至今不衰。但秦漢以后,隨著書體的演變篆書已不是印章使用的唯一的書體。除了唐宋的隸楷印章和元代的押字,在魏晉時代就出現了隸楷入印的先例。 [收集印 齋館印 閑章] 印章發展到了唐宋兩代,作為欣賞藝術的一支日益發展。用以收藏、鑒賞、校訂的專用印記開始出現。鈐之于書畫藏品,種類繁多。“齋館印”是以文人書房、住室的雅稱刻制的印章,如“樓、閣、館、巢、院、齋、軒、堂”不勝枚舉,其實許多有名無實的(文征明就說過,他的書屋大都是建筑在印章上的)只不過是知識分子思想性靈的表現方式罷了。閑章源出古代吉語印,這些以詩文、成語、名言、俗諺入印的作品,進一步使篆刻由以往單純的鐫刻官職,名號的實用藝術,發展成為獨立的具有文學含義的欣賞藝術、與詩文書畫交相輝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