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扙來追柳外涼, 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 風定池蓮自在香。 —《納涼》 這首《納涼》是秦觀的詩作。嚴熱酷暑時節,無處不悶熱。為了找一處納涼圣地,詩人攜杖出門去了。找來找去,詩人發現畫橋南畔,綠樹成蔭,坐靠在胡床之上愜意非常。在這寂寂的明月夜,參差的笛聲響起在耳邊縈繞不覺,晚風初定,池中蓮花盛開,幽香散溢,泌人心脾。 秦觀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心中對官場的權力傾扎表示厭棄,想要追尋到一個理想中的清涼世界。短短的四句詩,卻勾畫出一個美好涼爽的生活,讓人讀過便心向往之?,F實中,理想的清涼世界其實并不存在,塵世煩雜,誰也無法完全解脫逃避?,嵤略俣?,也不要把心裝滿,留處空白,作為自己的納涼圣地。累了,倦了,不要灰心,試著暫時放下,去自己心中的那處清涼世界歇歇腳吧。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消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滿庭芳·山抹微云》 秦觀,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居士,“蘇門四學士”之一。他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秦觀非常崇敬蘇軾,熙寧十年(1078年),蘇軾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觀前往徐州拜謁蘇軾為師,并寫詩道:“我獨不愿萬戶侯,惟愿一識蘇徐州?!碧K軾也非常欣賞秦觀的才華,稱之“有屈(原)、宋(玉)才”。并因這首《滿庭芳》戲稱他為“山抹微云君”。這首詞筆法高超還韻味深長,至情至性而境界超凡,非用心體味,不能得其妙。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觀與蘇軾結識后,在蘇軾的勸說下,開始發奮讀書,積極準備參加科考??墒敲\不濟,兩度應考均名落孫山。蘇軾為之抱屈,并做詩寫信予以勸勉。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路經江寧時,向王安石力薦秦觀的才學。王安石也贊許秦觀的詩歌“清新似鮑、謝”。在兩位文壇前輩的鼓勵和稱許下,秦觀決心再度赴京應試,并于元豐八年考中進士。 元祐六年(1091年)七月,蘇軾受到賈易的彈劾。秦觀從蘇軾處得知自己亦附帶被劾,便立刻去找有關臺諫官員疏通。秦觀的失態使得蘇軾兄弟的政治操行遭到政敵的攻訐,而蘇軾與秦觀的關系也因此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紹圣四年(1097年),秦觀因坐黨籍而被貶郴州時,削去了所有官爵和俸祿,這首《踏莎行》就寫于郴州旅店。因此,有人認為這首詞的下闋,很可能是秦觀在流放歲月中,通過同為蘇門友人的黃庭堅,向蘇軾所作的曲折表白。 湘天風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虛。麗譙吹罷《小單于》,迢迢清夜徂。 鄉夢斷,旅魂孤。崢嶸歲又除。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 —《阮郎歸》 這首詞是秦觀貶謫郴州時歲暮天寒的感慨之作,抒發的是思鄉之情。上闋寫寒夜夢醒,只感覺庭院深深,聽到城樓門頭傳來陣陣邊地樂曲,漫長的清夜又過去了,反映了羈居貶所的凄涼困境。下闋就夢斷寫異鄉飄泊的孤獨幽怨。除夕時節還沒有見親人來信,正是引發夢中相思及夢斷悲苦的原因。詞尾真實地寫出秦觀身在貶所,舉目無親,孤寂難耐的況味。 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向太后臨朝聽政。政壇局勢變動,遷臣多被召回。秦觀也復命宣德郎,放還橫州。至藤州(今廣西藤縣),游光華亭,秦觀口渴想要喝水,等人送水至,他面含微笑地看著,就此去世。 秦觀一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長于議論,文麗思深,兼有詩、詞、文賦和書法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尤以婉約之詞馳名于世。秦觀最著名詞作,要數《鵲橋仙·纖云弄巧》,膾炙人口,句句經典,最后就以它作為本篇的結尾。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