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1049年—1100年),字少游,號淮海居士,北宋著名的婉約派詞人。

皇祐元年(1049年)十二月,秦觀出生于高郵軍武寧鄉(xiāng)左廂里(今江蘇省高郵市三垛鎮(zhèn)少游村)。少年時的秦觀聰明穎悟,他胸懷遠大抱負,博覽群書,勤奮學習,準備走學而優(yōu)則仕的學子之路。同時,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時常在湖州、杭州、潤州(今鎮(zhèn)江)等地漫游,以達到增長見識的目的。
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秦觀仰慕已久的大文學家蘇軾來到徐州擔任知州,得知消息的秦觀立馬前去拜謁自己的偶像,他在詩里寫道:“我獨不愿萬戶侯,惟愿一識蘇徐州。”比秦觀大了整整一旬的蘇軾熱情地接待了秦觀。

第二年,秦觀應蘇軾之要求寫了一篇《黃樓賦》,蘇軾也是想考察一下他的才華。當蘇軾看完這篇文章后,非常欣賞秦觀的才華,稱贊秦觀“雄辭雜令古,中有屈(原)、宋(玉)才”。從此,秦觀被蘇軾收入門下,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一起成為“蘇門四學士”之一。
為了推介自己的弟子,蘇軾也是不惜余力,他面見一代大儒、時任宰相的王安石,力薦秦觀的才學,后來,蘇軾又寫信給王安石:“愿公少借齒牙,使增重于世。”王安石慧眼識英才,他贊許秦觀的詩歌“清新似鮑(照)、謝(靈運)”。在這兩位文壇大佬的鼓勵、稱贊下,秦觀的名聲鵲起。

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三十七歲的秦觀終于考中了進士,進入了仕途,被任命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秦觀的仕途生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蘇軾因為反對變法、“烏臺詩案”屢屢遭貶,作為蘇軾的門徒,秦觀也受到牽連。
宋哲宗紹圣元年(1094年),秦觀被貶為杭州通判,還沒有上任,又改貶處州(今(浙江麗水),任監(jiān)酒稅之職。1096年,對秦觀的懲罰進一步加大,消去官職俸祿,發(fā)配到湖南郴州、編管到橫州(今廣西橫縣)。
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繼位,他大赦天下,開始對那些被貶之臣也紛紛加官內(nèi)徙。秦觀復任宣德郎,放還橫州。據(jù)《宋史文苑傳》記載,9月17日這天,秦觀“至藤州,出游華光寺,為客道夢中長短句,索水欲飲,水至,笑視之而卒”,享年五十二歲。

秦觀不是高貴人家出身,在仕途上也不順利,屢遭貶謫之苦,這幾乎就是那個時代眾多下層文士悲劇命運的縮影。由此,形成了他獨具的婉約感傷、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藝術特色。正是因為秦觀的詞傳遞出廣大文士共同的悲哀,因此受到了人們普遍的推崇和贊譽。
筆者精心選取了秦觀最婉約的六首詞,其中含有“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一名句的《鵲橋仙·纖云弄巧》,講述了秦觀和一位長沙歌女的傳奇愛情故事,這六首詞寫得纏綿悱惻、哀婉動人,請大家一起欣賞吧:

一、《滿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
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
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
斜陽外,寒鴉數(shù)點( 一作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
襟袖上、空惹啼痕。
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會稽山上,淡淡的云朵像是水墨畫中輕輕抹上去的一般。越州城外,衰草連天,無窮無際。城門樓上的號角聲,時斷時續(xù)。
暫時停下北歸的客船,與歌妓們舉杯共飲,聊以話別。回首多少男女間情事,此刻已化作縷縷煙云散失而去。眼前夕陽西下,幾只寒鴉點綴著天空,一彎流水圍繞著孤村。
悲傷之際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開腰間的系帶,取下香囊。徒然贏得青樓中薄情的名聲罷了。此一去,不知何時重逢?
離別的淚水沾濕了衣襟與袖口。正是傷心悲情的時候,城已不見,萬家燈火已起,天色已入黃昏。

這首《滿庭芳》是秦觀最杰出的詞作之一。“山抹微云,天連衰草”,這一句雅俗共賞,流芳千古。蘇軾對這一句極為欣賞,因此,他稱秦觀為“山抹微云秦學士”。一個與此有關的小故事順便講一下吧: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和秦觀一起游覽會稽山的時候,秦觀詩興大發(fā),寫出了這首著名的《滿庭芳》。
首句“山抹微云,天連衰草”,是一個對句,蘇軾連連稱贊秦觀,這句寫得太好啦。
接著,蘇軾說了一句:以后“山抹微云秦學士”的大名將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得到老師的夸獎,秦觀很高興,他調(diào)皮地一笑,說道:“謝謝老師,那下句呢?”
蘇軾一愣,問道:“什么下句啊?”
秦觀搖頭晃腦地解釋道:“老師,您欣賞我那首詞里的第一句是個對句,剛才您又說出了一句上聯(lián),是不是也該對全了呢?”
蘇軾哈哈大笑,“好你個秦少游,在這兒等著將我的軍啊!”
蘇軾略微思索了一下,說道:“有了,你聽聽我對得怎么樣?”
接著,蘇軾大聲吟出了下聯(lián):露花倒影柳屯田。
柳屯田就是宋朝初期的詞壇大家柳永,他官居屯田員外郎,人稱柳屯田。“露花倒影”是柳永《破陣樂·露花倒影》里的首句。秦觀見老師把自己和柳永相提并論,他對蘇軾的寬廣胸懷更加佩服了。

秦觀的女婿范溫是北宋名臣、史學家、文學家范祖禹的兒子,他對岳父有這個名字引以為傲。在自我介紹時,他不說自己的老爹是范祖禹,而是說“我是山抹微云的女婿。”
據(jù)《鐵圍山叢談》記載,有一次,范溫去參加一個豪華宴會。宴會上高朋滿座,名士云集。歌女們獻唱祝酒,氣氛很熱烈。
其中一名歌女尤其漂亮,她非常善于演唱秦觀的詞。臨到她給范溫祝酒了,她看范溫坐在那里不顯山不漏水的,就很隨意地問:“先生,您是哪位啊?”范溫馬上站起來,滿臉得意之色,叉手傲然回答道:“某乃山抹微云之女婿也”!

二、《鵲橋仙·纖云弄巧》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藍天上,輕盈的云兒變化出各種巧妙的花樣,夜空中,流星傳遞著相思的哀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節(jié)這一次幸福的相會,就勝過人世間那無數(shù)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婦。
溫柔纏綿的柔情就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好時光如夢般轉瞬即逝,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若是兩情相悅,至死不渝,又何必在乎朝朝暮暮的卿卿我我呢?

這是一首歌詠七夕節(jié)的詞,在詞的背后,有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長沙有一位歌女,是秦觀的鐵桿粉絲,對秦觀的詩詞是愛不釋手。每當她得到秦觀的一首詩詞,就欣喜地反復詠唱,只恨自己無緣與秦觀相見。
1094年,新黨人士章惇、蔡京等人上臺執(zhí)政,秦觀、蘇軾等保守派人士遭貶。秦觀被貶湖南郴州。在經(jīng)過長沙的時候,秦觀邂逅了這位歌女。秦觀一看這位歌女年輕貌美,歌喉婉轉,真心喜歡自己的詩詞,就亮明了自己的身份。

這位歌女終于見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偶像,她喜不自勝,非常殷勤地款待了秦觀。秦觀與她繾綣了數(shù)日,在臨別之際,歌女表達了自己想侍奉在秦觀左右的心愿。秦觀很受感動,就許諾她,等將來朝廷赦免他,從郴州北歸之時,就來長沙接她。
可惜,這位歌女再沒有等到秦觀。分別六年后,元符三年(1100年)秦觀不幸在廣西的藤縣病逝,享年五十二歲。
當這位歌女得知秦觀去世的噩耗后,她不遠千里,親自去為心上人吊孝,最終哀慟而死。真是一位讓人惋惜的癡情女子啊!
宋哲宗紹圣四年(1097年)的七夕這天,在郴州的秦觀思念這位歌女,就寫下了這首《鵲橋仙》,借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典故,寄托了他對長沙歌女的深深戀情。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若是兩情相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朝朝暮暮的卿卿我我?
愛情要經(jīng)得起各種考驗,其中之一就是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兩人能夠彼此真誠相愛、矢志不渝,即使兩人天各一方,也是天涯若比鄰。

三、《踏莎行·郴州旅舍》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暮靄沉沉,樓臺消失在濃霧中,月色朦朧,渡口也隱匿不見。望斷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也無處可尋。在這春寒料峭的時節(jié),一個人在孤寂的客館里,怎能忍受斜陽西下時杜鵑的聲聲哀鳴呢?
遠方友人寄來的音信,給了我溫暖的關心和囑咐,卻平添了我深深地離愁別恨。郴江本來是環(huán)繞著郴山奔流,為什么偏偏要流到瀟湘去呢?

宋哲宗紹圣四年(1097)秦觀又被貶橫州,在離開郴州前的一個旅店里,秦觀寫下這首充滿凄苦和哀怨的詞。
詞的上片,秦觀運用“霧”、“迷”、“孤館”、“杜鵑”、“斜陽”等凄清、落寞的詞,塑造來了凄楚迷茫、黯然銷魂的意境。詞的下片,秦觀用了“驛寄梅花,魚傳尺素”這兩個有關友人投寄書信的典故,收到親友們的書信本來是高興的事情,可是,秦觀是被貶之身,有些事無法解釋,他只能是“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他北歸無望,因此“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這一千古名句,在秦觀沉重的嘆息中,也包含了他對長沙那位歌女的長相思。
當秦觀去世后,蘇軾讀到了自己得意弟子的這首詞,內(nèi)心悲傷不已,他說道:“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畢竟秦觀的被貶謫是受到了自己的牽連。為了表達對秦觀的思念,他把這首詞的最后兩句寫在常用扇子的扇面上。

四、《點絳唇·醉漾輕舟》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
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
山無數(shù),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酒醉后,我架著一艘小船,在湖中隨意蕩漾,任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處。現(xiàn)實世界,名利纏身,不能解脫,沒有辦法在這如花般的仙境住下去。
煙水茫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里。兩岸的青山排列無數(shù),晚風吹來,花落如雨,竟然不記得來時經(jīng)過的路。

這首《點絳唇》也是在郴州創(chuàng)作的。秦觀遭受了一連串的政治打擊,經(jīng)受了人間種種坎坷之后, 他越發(fā)厭倦這現(xiàn)實的黑暗世界,從內(nèi)心向往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這首詞就委婉含蓄地表達了秦觀的這種思想感情。
五、《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
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
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
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
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西城的楊柳逗弄著春天的柔情,讓我想起離別時的憂傷,眼淚便止不住的流。還記得當年,多情的你,為我拴著歸來的小舟。綠色的原野,紅色的小橋,這就是我們當時離別的情形。而如今你已不在,只有江水在獨自地流淌。
美好的青春不為少年停留,離別的苦恨,到什么時候才能停止?在柳絮飛舞、落花滿地的時候,我獨自登上樓臺。縱使淚水都化作這滿江的春水,也流不盡,我心中的無限離愁。

這是秦觀早期為懷念一位戀人而寫的作品,充滿了離別的憂傷和失戀的痛苦。這首詞上片從“弄春柔”、“系歸舟”的楊柳,勾起了他對“當日事”的回憶,想起了兩人在“碧野朱橋”相會的情景,產(chǎn)生眼前“人不見”的離愁;下片寫年華老去而產(chǎn)生的悠悠別恨,仿佛將他一生所經(jīng)歷之愁都凝聚濃縮在這一首詞中了。
“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是這首詞的一個名句,與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國學大師俞樾之孫俞陛云評論道:結尾兩句與李后主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徐師川之“門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皆言愁之極致。

六、《江城子·清明天氣醉游郎》
清明天氣醉游郎。鶯兒狂。燕兒狂。
翠蓋紅纓,道上往來忙。
記得相逢垂柳下,雕玉珮,縷金裳。
春光還是舊春光。桃花香。李花香。
淺白深紅,一一斗新妝。
惆悵惜花人不見,歌一闋,淚千行。

清明時節(jié),大好春光陶醉了外出游玩的少年郎。黃鸝和燕子都肆意地飛舞。車馬和行人在大道上往來匆忙。還記得我們在垂柳下相逢,你佩戴著雕刻精美的玉佩,穿著華麗精致的衣裳。
春光還是以前的春光,桃花和李花依舊飄香,淺白色、深紅色的花兒怒放著爭奇斗艷。可是那個愛惜花朵的人已經(jīng)看不到了,我傷感惆悵,忍不住唱了一首歌,流下淚千行。
這首詞寫得情真意切、哀婉動人。秦觀以女性的視角,書寫了主人公對美滿愛情的憧憬,以及不得不面對的勞燕分飛、天各一方的無奈,表達對年華流逝的哀嘆,寄托了主人公的深沉哀思與離別悲情。

以上就是筆者精心選取的秦觀最婉約的六首詞,寫得纏綿悱惻、哀婉動人。
一代才女李清照評論秦觀的詞: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tài)。
清代的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評論道:“少游詞境最為凄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則變而為凄厲矣。”
果然都是行家里手,評論的一語中的、一針見血,好友們,您怎么認為呢?歡迎一起分享、討論、、轉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