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哭鬧著要買玩具 買蛋糕、買零食…… 當媽媽的聽到哭聲是不是 很心疼、很心碎 一個有趣的棉花糖實驗 告訴我們 一定要狠心拒絕 戳↓ 爸爸給孩子的成長課,培養孩子獨立、自信、勇敢、樂觀 這是我和小喵到達的第2座城市 正定縣 這里是趙子龍的故鄉 但是第一天 我們并沒有去領略古城的風貌 而是走進了正定的幼兒園 參加了一次心理學實驗 這個實驗叫“棉花糖實驗” 度娘是這樣介紹的
所以我特別想知道 如果讓王小喵在一塊蛋糕前 坐上15分鐘 她會是什么樣的狀態 這次實驗 邀請的是5-6歲的孩子 孩子們在蛋糕前的表現 可以說非常非??蓯?/span> 有沒有被小帥哥萌到? 自我心理暗示的小美女 我這就不多贅述了 視頻很精彩 王叔剪輯了3天3夜才完成 所有精華和心得都在里面了 王小喵沒有通過實驗 沒有得到獎勵 我沒想到 她會大哭大鬧 停不下來 所以 我想問的是 如果 孩子做游戲輸了大哭 或者 孩子哭鬧要買喜歡的東西 你會怎么做? 像視頻里的我一樣 狠心拒絕她 游戲失敗了 沒有獎勵 or 心疼孩子 咱們表現也不差 超出了粑粑麻麻的預期 獎勵可以給你 (希望你看完視頻,再來做選擇) (如果你有其他選擇,就留言分享你的觀點吧) “棉花糖實驗” 十幾年后跟蹤的結果是: 當年能夠等待更長時間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獲得成功。 實驗核心展現的能力是 自控力 也就是很多公眾號、專家提到的 延遲滿足的能力 這些能力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高的 所以無論孩子能不能通過實驗 家長都無需焦慮 我們要做的 就是了解它、認知它、運用它 棉花糖的設計者米歇爾說 不論是孩子還是成人 所有人都將 不斷面對人生中的“棉花糖時刻” 比如陌生阿姨給的糖果 小學生沉溺王者榮耀 以及連大人都上癮的抖音 本質上 我們的一切行動 乃至于習慣 都是由「動力」和「阻力」的博弈而決定的 「自控力」的實質是什么呢? 非常簡單 無非就是「動力」超過了「阻力」 我們循著大腦的指令去行動罷了。 所以培養孩子自控力 王叔想從根本告訴大家 不是單純地讓孩子學會等待 也不是一味地壓制他們的欲望 更不是讓孩子“只經歷風雨而不見彩虹” 用一句話總結 它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 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 我們從這個角度 再去理解棉花糖實驗的結論 那些等待更長時間的孩子為什么能成功 你就清楚原因了吧 遵循這一理論依據 你就知道該怎么做了 例如當王小喵哭鬧著要小雞的蛋糕時 我是這么處理的 1.我告訴她 不能再哭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安靜的畫會畫 (這也是一種自控力,克服當前欲望所帶來的崩潰感) 2.如果情緒控制得好 我會下午重新為她買一個 (許諾她長遠利益,前提是自己能夠克服當前困境) 3.家長兌現承諾! 家長兌現承諾! 家長兌現承諾! 這個很重要?。?! 我兌現了承諾 最終實現了對孩子自控力培養的正向引導 |
|
來自: fangmin0715 > 《教子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