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bǔ)髓丹 治老人虛弱腎傷,腰痛不可屈伸。 杜仲(十兩)補(bǔ)骨脂(用芝麻五兩同炒,以芝麻黑色無聲為度,去麻不用,十兩)鹿茸(四兩, 燎去毛,酒浸炙) 上為末,用胡桃肉三十個(gè),浸去皮,搗為膏,入面少許,煮糊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 ,溫酒、鹽湯任下。 枸杞子丸 治腎虛精滑,補(bǔ)精氣。 甘州枸杞黃精(九蒸九曬) 上二味等分,相和搗作餅子,焙干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百余丸,空心溫酒送下。 (《局方》) 青娥丸 治腎虛腰痛,益精助陽(yáng),烏須壯腳力,婦人隨證用引吞送,神效。 破故紙(四兩,炒香)杜仲凈(八兩,姜湯炒)胡桃肉(十兩) 上為末,用蒜四兩,搗膏和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一法不用蒜 ,以酒糊為丸,或煉蜜為丸,服者更佳。按,此方可加巴戟肉、大茴香各四兩為尤妙。或再 加肉蓯蓉亦可。 (《良方》) 加味青娥丸 補(bǔ)諸虛不足,滋益陰陽(yáng),美容顏,健腰膝,止腰痛尤效。 破故(炒)小茴(鹽水炒)胡蘆巴(炒,各四兩)杜仲(三兩,姜汁炒)胡桃肉(二十五個(gè)) 蓮蕊(一兩)青鹽(,五錢)穿山甲(酥炙,三錢五分) 上為末,將胡桃肉搗爛,加酒煮面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十補(bǔ)丸 方在熱陣。治腎臟虛冷等證。 (《保命》) 煨腎丸 治腎肝虛損,骨痿不能起床,筋弱不能收持,及脾損谷不化,善益精 緩中消谷。 杜仲(姜湯炒)牛膝萆白蒺藜防風(fēng)菟絲子(制)胡蘆巴肉蓯蓉(酒浸)破 故紙(酒炒,各等分)官桂(減半) 上將豬腰子制如食法,搗爛加煉蜜和杵千余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用溫 酒送下。治腰痛不起甚效。 (《局方》) 煨腎散 治腎虛腰痛。 杜仲(姜汁炒)花椒(炒出汁)食鹽(少許) 上為末,以豬腰子一枚,薄批作五、七片,以椒鹽淹去腥水,摻杜仲末三錢在內(nèi),以薄 荷包,外加濕紙二、三層,煨熟食之,酒下。 安腎丸 方在熱陣。治腎經(jīng)積冷,下元衰弱。 小安腎丸 方在熱陣。治腎氣虛寒,多溺,腰膝沉重。 石刻安腎丸 方在熱陣。治真氣虛憊,夢(mèng)遺便數(shù),腳膝軟弱。 紅鉛丸 一名一氣丹。一名人精妙合丸。 紫河車(用頭產(chǎn)壯盛男胎者一具,以銀針挑去紫血,米泔水洗凈,用酒、醋燉爛焙干) 人乳(以瓷罐盛曬干者四兩。或以茯苓末一兩收曬至五兩者亦可)秋石(以童男女小便煉成 者,四兩)紅鉛(亦名先天梅子,五錢,此室女初次經(jīng)血。扣算女子年歲,凡五千四十八日,即 女子天癸將至之日,須預(yù)備錫船候取,以茯苓未收滲曬干;或以絲綿滲取,用烏梅煎湯洗下 ,去水曬干亦可)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丸重七厘。此藥俗傳云以人補(bǔ)人,得先天之氣,神妙不可盡述 ,每丸價(jià)一兩。 打老兒丸 熟地山藥(炒,各五兩)牛膝(酒洗)巴戟(枸杞湯洗,炒)楮實(shí)子(去浮者)枸杞 石菖蒲遠(yuǎn)志肉(甘草湯制)白茯苓(去筋)杜仲(鹽水炒)北五味(蜜水拌蒸一二時(shí),搗 餅焙干)山茱萸(上各四兩)小茴香續(xù)斷(各三兩)肉蓯容(切片酥炒,五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午前、臨睡,或酒或鹽湯下百余丸。 肉蓯蓉丸 治腎虛耳聾。 肉蓯蓉(酒浸,焙)菟絲子(酒浸煮,研)山茱萸白茯苓熟地黃人參官桂防 風(fēng)芍藥黃(各五錢)附子(炮)羌活澤瀉(各二錢半)羊腎(一對(duì)薄切,去筋膜,炙干) 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四味肉蓯蓉丸 方在固陣。治小便不禁。 黃丸 治虛風(fēng)羸瘦,心神虛煩,筋脈拘攣,疼痛少睡。 黃(炙)人參熟地黃白茯苓薏苡仁山茱萸(各一兩)棗仁羌活(去蘆)當(dāng)歸 羚羊角屑枸杞子桂心(各七錢半)防風(fēng)遠(yuǎn)志(各半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溫酒下,不拘時(shí)。 二丹丸 治風(fēng)邪健忘,和血養(yǎng)神定志,內(nèi)安心神,外華腠理。 丹參天門冬熟地黃(各一兩半)麥門冬白茯苓甘草(各一兩)人參丹皮遠(yuǎn)志(各半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桐子大,以朱砂半兩為衣。每服五、七十丸,加至百丸,空心煎 愈風(fēng)湯送下。 (《海藏》) 益血丹 治大便燥,久虛亡血。 當(dāng)歸(酒浸,焙)熟地黃(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細(xì)嚼酒下一丸。 (《集要》) 四神丸 治稟賦虛弱,小便頻數(shù)不禁。 五味子菟絲餅(各四兩)熟地黃(六兩)肉蓯蓉(一斤,去甲) 上為末,酒煮山藥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局方》) 虎骨四斤丸 宣州木瓜(去穣)天麻(去蘆)肉蓯蓉(洗凈)牛膝(焙干,各一斤)附子(炮去皮臍,二 兩)虎骨(酥炙,一兩) 上先將前四味用無灰酒五升浸,春秋五日,夏三日,冬十日,取出焙干,入附子、虎骨 ,共為末,用前浸藥酒打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鹽湯送下。 加味四斤丸 治肝腎二經(jīng)氣血不足,足膝酸痛,步履不隨,如受風(fēng)寒濕毒以致香港腳者, 最宜服之。 虎脛骨(一兩,酥炙)乳香(另研)沒藥(另研,各五錢)川烏(炮去皮,一兩)肉蓯蓉牛 膝(各一兩半)天麻(一兩)木瓜(一斤,去穣,蒸) 上各為末,先將木瓜、蓯蓉?fù)v膏,加酒糊和杵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溫酒 或鹽湯任下。 (《三因》) 加味四斤丸 治腎虛肺熱,熱淫于內(nèi),致筋骨痿弱,不能收持。 肉蓯蓉(酒洗)牛膝(酒洗)天麻木瓜鹿茸(酥炙)熟地黃五味(酒浸)菟絲子 (酒煮,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溫酒或米飲送下。劉宗濃曰∶按此方云∶ 熱淫于內(nèi),而用溫補(bǔ),何也?然陰血衰弱,血不養(yǎng)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今陽(yáng)燥熱淫于內(nèi), 故用此以養(yǎng)陽(yáng)滋陰,陰實(shí)則水升火降矣。 金剛丸 治腎損骨痿不能起床,宜此益精。 萆杜仲(姜汁炒)肉蓯蓉(酒洗)菟絲子(制) 上用酒煮豬腰子搗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人參膏 用人參十兩,細(xì)切,以活水二十盞浸透,入銀石器內(nèi),桑柴火緩緩煎取十盞,濾汁,再 以水十盞,煎渣取汁五盞,并入前汁,合煎成膏,瓷瓶收貯。隨證作湯使調(diào)服。丹溪云∶多 欲之人腎氣衰憊,咳嗽不止,用生姜橘皮煎湯,化膏服之。浦江鄭兄,五月患痢,又犯房室 ,忽發(fā)昏運(yùn),不知人事,手撒目暗,自汗如雨,喉中痰鳴,聲如拽鋸,小便遺失,脈大無倫 ,此陰虧陽(yáng)絕之證也。予令急煎大料人參膏,仍與灸氣海十八壯,右手能動(dòng)。再二壯,唇口 微動(dòng)。遂與膏服一盞半,夜后服三盞,眼能動(dòng)。盡三斤,方能言而索粥,盡五斤而痢止,至 十斤而全安。若作風(fēng)治則誤矣。一人背疽,服內(nèi)托十宣藥已,多膿出,作嘔,發(fā)熱,六脈沉 數(shù)有力,此潰瘍所忌也。遂用大料人參膏,入竹瀝飲之,參盡十六斤,竹伐百余竿而安。后 經(jīng)旬余,值大風(fēng)拔木,瘡復(fù)起有膿,中有紅線一道,過肩胛抵右肋。予曰∶急作參膏,以芎 歸橘皮作湯,入竹瀝、姜汁飲之,盡三斤而瘡潰,調(diào)理乃安。若癰疽潰后,氣血俱虛,嘔逆 不食,變證不一者,以參歸術(shù)等分,煎膏服之最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