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寶媽,家有男娃3歲半,聽說讓孩子學會做家務比較好,每次做飯的時候就讓孩子幫助摘菜洗菜,孩子還挺樂意做的。 有次飯后孩子主動說洗碗,看他洗的有模有樣就放心讓他洗了,媽媽也趁洗碗的時間搞定其他家務,但沒幾天問題出來了,每天吃完飯都要自己洗碗,各種倒洗碗液、玩水、搞了半個小時了還說沒洗完,讓他下來就開始哭鬧,媽媽就懷疑是不是自己做錯了。 后來給他制訂了每次5分鐘洗碗時間,到點了還是不愿意下來一直哭鬧。媽媽很苦惱,遇到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呢? 首先給這位媽媽一個贊,教孩子做家務的確是很明智的一個做法。 孩子做家務的好處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干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干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干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研究發現自小參加家務的孩子,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要好一些,而且這些孩子成年后的工作效率也高,人際關系總是比較融洽,幸福感很強。 讓孩子做家務是幫助他成長的最好機會,不僅可以增加孩子做事能力,更可以培養其責任心,讓孩子很有成就感,養成樂于幫助人的習慣,懂得感恩。 有句老話說:不養兒不懂父母恩。沒有同樣的經歷,很難產生感激的共鳴,做家務就是給孩子這個機會來經歷真實生活的不容易,這種教育勝過千言萬語。 不過,媽媽的做法哪里欠妥呢? 孩子洗碗變成了玩水,并且一直停不下來, 這說明媽媽教孩子做家務的目的和方式有些欠妥。 首先3歲半的孩子讓他洗碗的確過早了些,洗碗這件事情和他的年齡不匹配;其次孩子洗碗的時候,媽媽趁他洗碗的時候趕緊去做別的家務,沒有讓孩子明白做家務真正的目標,而是讓孩子有得玩,自己忙別的去了。 當媽媽發現問題時采取了錯誤的解決辦法,媽媽限制時間讓孩子做完,但是這么點大的孩子根本沒有這么精細的時間觀念,媽媽說的5分鐘他還以為像一整天時間那么長呢,或者以為自己剛剛洗了1分鐘,離5分鐘還遠著呢。當強迫讓他停止的時候,肯定是會哭鬧的。 更好的做法: 首先孩子洗碗的時候,媽媽要陪著孩子,教會他正確的洗碗方式。 其實讓孩子做家務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如何去做”。 媽媽把洗碗分成很多細節的步驟,一邊示范一邊讓孩子一起做,即便孩子學會了,年齡這么小的孩子也不要放他一個人在廚房,媽媽也最好陪他起一洗。時間久了,孩子干活熟練了,再放開手讓他獨立去做。 其次,如果孩子在洗碗的時候玩水,媽媽可以跟他說“寶貝是不是覺得水很好玩啊,現在是洗碗時間,咱們洗完碗,媽媽給你弄一大盆水放洗手間,你去玩抓小魚好不好。” 這個建議我相信孩子們都不會拒絕的,既讓孩子認真完成了洗碗的工作,又保證了有水玩的樂趣。 孩子家務年齡對照表 如果年齡和家務不對稱,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所以,讓孩子做事,一定要適度。 1-2歲的孩子 給他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 比如讓孩子自己把臟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歲的孩子 可以在家長的指示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 請求孩子幫忙拿取東西; 幫媽媽把衣服掛上衣架; 自己會使用馬桶、自己刷牙、 在爸媽的幫助下澆花、整理自己的玩具。 3-4歲的孩子 學會自己洗手、更仔細地刷牙、認真地澆花、 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寵物, 睡前幫媽媽鋪床,如拿枕頭、被子等; 飯后自己把盤碗放到廚房水池里; 幫助媽媽把疊好的干凈衣服放回衣柜; 把自己的臟衣服放到裝臟衣服的籃子里。 4-5歲的孩子 熟練掌握前面要求的家務,自己鋪床; 準備餐桌,從幫家長拿碗筷開始, 慢慢讓孩子幫忙擺盤子; 飯后把臟的餐具放回廚房; 把洗好的衣服疊好放回衣柜 (教給孩子如何正確疊不同的衣服); 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歲的孩子 能幫忙擦桌子; 鋪床/換床單 自己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 書包和要穿的鞋, 收拾房間, 會把亂放的東西撿起來并放回原處。 6-7歲的孩子 在父母的幫助下洗碗盤、洗衣服, 能獨立打掃自己的房間。 當然這些都是標準,具體的情況一定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比如案例中的寶寶對洗碗感興趣,也不能跟他說你太小不能做,而是要細心耐心的教他怎么做。 閱后總結 孩子學做家務,鍛煉頭腦手足, 還能讓孩子們樹立具有家庭一員的觀念 和了解勞動的義務。 父母們一點都不要小瞧孩子們, 在做家務活這件事情上, 給他們足夠的自由, 他們就會給你足足的驚喜。 母親節好禮領取請戳——》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