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金幣,是戰國時期楚國使用的印子金。這種金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它若許能證明,“春秋戰國時期的金子指的是銅”是個誤區。事實上,中國商代墓葬中已經發現用金葉制成的龍紋裝飾品,三星堆遺址中也發現了太陽神鳥金箔,說明中國早在商代已經開始使用黃金,中國人以黃金為貨幣的年代,遠比人們想象得要早。 戰國時期的印子金,又叫“爰金”、“金爰”、“餅金”、“金鈑”、“金餅”等,其形扁平見方,少數呈圓形,在黃金版上有用銅印鈐成的若干小方格,鑄有銘文,一塊金餅約重250克(半斤),也就是楚國的一斤,含金量九成以上,質量好的純度可達99%。楚國印子金,是純正的黃金,絕不是銅。 楚國印子金最常見的有一種,一種叫“郢爰”,因金版的印文為“郢爰”二字。“郢”指的是戰國時期的楚國都城,“爰”是重量單位和貨幣單位。楚國除“郢爰”外,還有“陳爰”、“鄭爰”等,分別為流通于陳地和鄭地的金幣。 還有一種叫“郢爯”,因金餅上的印文為“郢爯”二字。其中“爯”指的也是重量單位和貨幣單位。除了郢爯之外,還有“陳爯”、“鄟爯”等,分別為楚國陳地、鄟地使用的以“爯”為單位的金幣。 楚國印子金中還有一種叫“盧金”,其上鈐有圓形印戳“盧金”二字,“盧”指的是地名,“金”是貨幣單位。 印子金使用時要切成小塊,一般每小塊有一鈐印,它可以兌換一定數量的其他種類貨幣,也可以直接購買貨物。 目前,郢爰和盧金較為稀有,因而市場價較高。一塊完整的郢爰金版估價10萬元左右,盧金估價12萬元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