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貨幣形態,由實物貨幣、金屬稱量貨幣進入到金屬鑄幣階段。由于楚國境內盛產黃金,使楚國成為春秋戰國時期唯一盛行黃金鑄幣的國家,現存最早的金幣就是楚國的“郢爰”。 “郢”乃是楚國國都,“爰”則是重量單位或楚國金幣的專有名稱。其鑄造于公元前241-223年之間,目前所見均系考古出土文物。此幣呈板形,幣面鑄有供分割成小塊的印痕,使用時鑿下小塊支付,每小塊重約15克左右。其含金量一般在9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99%,也有少數含量僅為80%。 據統計,1950年以來,在安徽、河南、江蘇、湖北、山東、漸江、陜西等地,發現“郢爰”金幣700多塊,總重量4萬多克,其中95%以上出土于原來的楚國疆域之內。1982年江蘇盱眙南窖莊出土的窖藏金版中,有一塊“郢爰”,重610克,正面鈐印54個,加上6上半印,鈐印總數有60個,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郢爰”金版。 據 《中國金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