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主要內容;慎戰,不要輕易發動戰爭;若戰,則盡量不戰而趨人之兵,此乃善之善者;戰爭一旦打響則務必全勝。孫子說,不知用兵之害者,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即使作為一名偉大的軍事家,孫子也不是一位好戰的將領,因為孫子深深的明白戰爭給國家給人民帶來的危害。 1.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 翻譯:知道什么情況下可以打,什么情況下不可以打的將領,就能打勝仗。 應用:將領在戰爭中要采用靈活機動的戰術,打得贏便打,打不贏不打。 不受感情支配,不盲目行動,這樣自然能打勝仗。例:游擊戰 2.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士氣分為三種: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惰歸是指士氣疲憊衰落之師。 應用:同”避實就虛”的作戰原則一樣,都是說明在敵我力量相當時,可以作暫時的讓步,以保持我軍的銳氣,使敵人疲勞沮喪,減殺其優勢,待到時機成熟時,再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翻譯:善于指揮作戰的將領,要避開敵人的銳氣,等到敵人士氣衰落、疲憊時再去攻擊,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秾O子兵法》竹簡1972年出土在臨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