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是個了不起的地方,世界三大宗教朝圣之地,三大宗教一年一度的打卡點。 為了朝圣,歐洲人千里迢迢也要趕過去,過去后發現這是阿拉伯人的地盤啊,很不愉快,所以要想辦法拿下來。于是我們看到歷史上歐洲人多次東征耶路撒冷。 為了保衛住這塊朝圣地,騎士團也應運而生了。世界著名的三大騎士團的建立都跟保衛耶路撒冷有關系(圣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條頓騎士團)。 騎士團跟騎士不一樣,騎士需要貴族身份,平民老百姓不可能成為騎士,這是貴族的專享榮譽。騎士團沒有這個硬性規定,任何人都可以加入。 富可敵國,卻慘遭清洗的圣殿騎士團 在三大騎士團中,圣殿騎士團可能是最有名的。他們是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之后,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山成立,由此而得名。其中,他們白袍紅十字這裝束更是深入人心,以至于往往有人將圣殿騎士團與十字軍混在一起。 一開始圣殿騎士團其實很慘、很貧困,由九名參加十字軍東征的歐洲老農民組建。從圣殿騎士團的徽章上,就可以看出他們早期的貧困,兩個人騎一匹馬,就是當時這九個歐洲老農民的真實情況反映。(現在有些同性戀組織把這枚徽章讓當成他們的徽章,也是讓人欲哭無淚的) 由于圣殿騎士團打著保衛朝圣者的名號,不久之后,得到了教皇與貴族們的關注,很快組織就發展起來了,不到幾年就發展成為擁有2萬多名成員的龐大軍事組織。 圣殿騎士團的任務主要有兩個,一是駐守耶路撒冷,保衛朝圣者;二是抽調一部分兵力跟隨十字軍打仗,咖啡伴侶的意思。 圣殿騎士團還得到了教皇的免稅特許,他們在攻城掠地搶奪大量財富之后,不用給教會繳稅,全部留著自己用,很快就累計了大量的財富。 可能是錢多的用不完了,于是圣殿騎士團發展出了借貸、存款、支票等等模式,這應該是現代銀行的雛形吧。人家只給國家借款,不借私人人,只做大客戶。可見那時的圣殿騎士團確實富可敵國。 錢太多未必是好事,甚至會帶來危險。有“美男子”之稱的法國國王腓力四世是圣殿騎士團的欠錢大戶。當初為了打仗,向圣殿騎士團借了不少錢,后來還不上了,他就不想還了。 腓力四世不是耍賴不還,他比這個做得更絕。1307年10月13號,那是一個星期五,腓力四世突然將圣殿騎士團列為“異端”,進行大規模清洗。從圣殿騎士團最高領導者大團長到下面的小兵,通通抓起來——火刑伺候! 這樣,腓力四世確實不用再還錢了,債主都已經死光了。只是,他恐怕又欠下了更大的債,人命債。 現在,基督教世界流行的不吉利數字13和黑色星期五,就跟腓力四世在這一天清洗圣殿騎士團有關(也有一種說法,耶穌是在星期五遇害,而猶大是第13個人)。 圣殿騎士團被消滅之后,他們的大量財富去了哪里呢?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謎。于是在各種小說、影視劇中都有反映圣殿騎士團寶藏的故事。人們相信,圣殿騎士團在被滅之前,將錢財藏了起來。可是我認為錢財都被腓力四世拿去了,要不然現在不可能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 現在還流傳著一個說法,圣殿騎士團在被清洗之后,有一些逃出來的人員轉入地下,共濟會、光明會就是在他們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這都是無從考證的說法,但人們愿意相信這是真的,因為人們同情一個曾經光輝燦爛的圣殿騎士團卻突然被終結的悲慘命運。 共濟會圣殿騎士團團員 沒有一寸土地的準國家:醫院騎士團 從組成成分上看,醫院騎士團與圣殿騎士團有很大的差別。騎士團開始的組成人員主要是教士和貴族有錢人,從身份上看,甩出那九個歐洲老農民好幾條街。 醫院騎士團最早可追溯到1050年,一些教士和意大利貴族在耶路撒冷建立了一座醫院,其目的是為朝圣者提供食宿、醫療救助和安全庇護。 教皇覺得他們搞得很不錯,便給了他們一堆軍事、政治、經濟上的特權,可以不受世俗權力的約束和管理,也不必聽命于當地教會組織。有了一堆特權之后,醫院騎士團當然很容易就做大做強了,并且漸漸開始有了自己的軍事力量。所以,醫院騎士團這個充滿人道主義關懷的名字變得一點兒也不“醫院”,他們是正兒八經的軍事組織。 醫院騎士團的戰斗力相對佛系一點、保守一點,他們不太喜歡像圣殿騎士團那樣積極進攻,而是擅長于防守。這也沒什么不好,至少醫院騎士團能在耶路撒冷守了幾百年,后來才守不下去了。 失去耶路撒冷之后,他們不得不遷往希臘的羅德島。后來土耳其人派出大軍,圍攻羅德島,苦守六個月之后醫院騎士團不得不放棄這塊地方。在教皇的活動之下,西西里王國將馬耳他島以每年一金幣的租金租給院騎士團。 醫院騎士團的全稱是“耶路撒冷羅德島及馬耳他圣若望獨立軍事醫院騎士團”,這個十分冗長的名字就體現了他們曾經待過的所有地方。 在馬耳他島定居的這段時間是醫院騎士團最為輝煌、最鼎盛的時期。他們不僅聯合歐洲其他基督教國家打敗了土耳其人,在海外殖民運動浪潮中,也不甘落人之后。加勒比海地區有個圣巴泰勒米島,曾經就是醫院騎士團的海外殖民地。可惜后來醫院騎士團在與其他歐洲海洋大國的抗衡中敗下陣來,海外殖民地漸漸都丟失了。 對醫院騎士團最為致命的打擊來自拿破侖。1798年,拿破侖將醫院騎士團驅逐出馬耳他島,他們不得不在歐洲到處找寄居地,到處流浪。直到1834年才在羅馬租了一塊12000平米的土地,在這里修了馬耳他宮和別館。 馬耳他宮是醫院騎士團大教長的官邸及政府行政中心。別館是醫院騎士團的外交部,意大利和梵蒂岡教廷在別館里開了兩間房間,作為大使館所在地。 如今,醫院騎士團作為聯合國觀察員,被聯合國視其為主權實體,于是在某些人眼里,醫院騎士團是一個國家。其實主權實體不一定是一個國家,它也可以是一個組織。對醫院騎士團最為正確的定義是,他們是一個準國家。 現在醫院騎士團給自己定位是慈善機構,他們在全世界范圍內經營者幾十所教會醫院和學校,在世界各地做募捐活動,慈善活動。 除了募捐得來的資金,醫院騎士團還有好幾項重要收入,比如發行紀念郵票,發護照,和賣騎士爵位。 醫院騎士團發的這個護照跟紀念郵票一樣,僅僅作為紀念,你也不可能真的搬到馬耳他宮去住,人家連一寸土地都沒有,土地都是租的。 賣騎士爵位也是一個好生意,一個騎士爵位要賣好幾萬美元,對醫院騎士團特別崇拜的人和一些愛附庸風雅的富人都愿意掏錢買一個爵位,可能這就叫情懷。 游戲中很風騷,現實中很骨感的條頓騎士團 在很多游戲中,都有條頓騎士團的存在,這讓人誤以為條頓騎士團很厲害的樣子。其實條頓騎士團的現實很骨感,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功績,遠遠不能與前面兩個騎士團相提并論,就不是一個等級的。我嚴重懷疑人們是為了“好事成三”,強行將條頓騎士團拉來湊數的。 條頓騎士團既不像圣殿騎士團那樣有保護朝圣者的神圣使命感,以及摧城拔寨的戰斗力和對財富的經營頭腦。也不像醫院騎士團那樣上千年的顛沛流離,卻始終屹立不倒,直到今天還存在,還在發光法熱。 條頓騎士團是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才成立的。其出生比前兩個騎士團都要好,是教皇成立的隸屬于自己的軍隊。 教皇以前每次要東征的時候,總是要苦口婆心游說歐洲各國的世俗權力。結果人家還常常放鴿子,一不高興還撤軍什么的,弄得教皇很不高興,這才認為有必要組建一支屬于自己的軍隊。 從某個角度講,條頓騎士團幾乎在照搬照抄圣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他們要穿成圣殿騎士幾乎一樣的衣服(條頓騎士團十字顏色是黑色,圣殿騎士團十字為紅色,醫院騎士團十字為白色),和執行醫院騎士團一樣的團規。由此可見,教皇就是要把條頓騎士團打造成圣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的結合體。可惜最終搞了一個四不像,關鍵在戰斗力方面也無法與前兩個騎士團相比。在第四、五次十字軍東征中,條頓騎士團被打的一敗涂地。 最慘的一次是與東正教俄羅斯民族打仗。在楚德湖戰役中,12000多名重裝條頓騎士被俄羅斯人引到結冰的湖面上,直接就將冰面給踏破了,人馬全部掉進湖中淹死了……是不是傻,難道不知道冰面很脆弱嗎? 如果非要為條頓騎士團找一些功績,能不能找到呢?當然能。德國這個國家跟條頓騎士團就有一些淵源。 16世紀初,德意志人馬丁·路德發起宗教改革,要擺脫教皇的統治。在馬丁·路德的勸說下,條頓騎士團最后一任大團長接受了他的建議,將條頓騎士團世俗化,將他們控制的地盤改為普魯士公國。從此以后,條頓騎士團作為一個宗教軍事組織,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而成為一個世俗化的國家,全身心投入管理自己的土地上來。 后來普魯士公國變成普魯士王國,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治理下以及通過普法戰爭,普魯士終于統一了德意志地區,成立了德意志帝國。現在,你還可以從德國的鐵十字和條頓騎士團的盾徽上看出他們的關系,這個可能是條頓騎士團留下的唯一可以稱贊的豐功偉績。 歷史這三大騎士團,他們都有著自己的信仰和使命,都與保衛圣地耶路撒冷有關,都與十字軍東征的發展演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也各有各的特色,因此注定會走上不同的道路……圣殿騎士團因得罪世俗權力而消亡,條頓騎士團因主動變為世俗權力而消亡,醫院騎士團沒有了世俗權力,連一寸土地也沒有了,但他們回歸了初心,依然做醫院救死扶傷,對得起“醫院”二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