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虛導致面色萎黃,失眠多夢,驚悸煩悶,月經量少,手足麻木,甚至提前進入更年期。
從中醫來看,血虛對健康的健康甚大。一則,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血虛則氣虛,氣血雙虧,生命活力即下降,容易生病;二則血為陰,血虛則相火上浮,火灼于上,易致咽喉頭面諸不適;三則血虛則陽氣不能歸根,導致陽氣圓運動變小變弱。 下文討論如何防治血虛。 一、生活中如何預防血虛? 1.養好脾胃 《景岳全書》有云:“血者水谷之精也,源源而來,生化于脾”。《醫碥》又說:“胃中水谷之清氣,借脾之運化成血,故曰生化于脾”。 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中焦脾胃虛弱,則不足以運化水谷精微,易導致血虛,當顧護脾胃,以運行氣血、化生萬物,滋養全身。 脾胃屬土,喜甘。故甘味能養脾胃。且甘味屬土,土主化,化氣旺而血自旺。故當以甘養脾胃。紅糖最好,其味甘,甘入土;其色紅,紅入血。每天早晨喝些生姜紅糖水,既能養血,亦可養陽,能把一天的陽氣圓運動調大調圓。 足三里為土經土穴,最能調補脾胃,脾胃旺則氣血自旺。《內經》言:胃者水谷之海,其輸上在氣街,下至三里。足三血能補氣血,故臨床用于氣血不足諸癥極效。前賢著述中常見用足三里治療五勞羸瘦的記載。再者,足三里亦為防病保健的第一大穴,正如孫思邈所言:“一切病皆灸足三里三壯。”。以上所述足三里的功效,皆與調補氣血有關。 2.春善養肝
春天由肝主時,肝主藏血,因此春天要養肝。“怒”使人體氣機紊亂,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況且“怒”傷肝,“怒”是引起肝病的重要誘因。所以說,春天一定要戒“怒”。尤其是素有肝病之人,逢春時一定要心情和暢,因為快樂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臟腑功能協調,自然健康少病。 《素問·五藏生成》說:“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張仲景提供了一個藥方,也是一個菜譜,能溫肝補血,用于體虛畏冷,神疲哈欠,或婦女產后血虛諸癥。其方:當歸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黃酒與調料各適量。將羊肉洗凈切塊,入當歸、生姜、黃酒及調料,燉煮1-2小時,吃肉喝湯。 3.不建議頻繁獻血
獻血是非常高尚的事情。但過度獻血可能傷損氣血,不利于自己的健康,尤其是素體氣血不足之人。 血虛時要不要輸血呢?我認為除非是大失血、大失液后需要輸血輸液,一般情況下還是應該用自己的脾胃來運化水谷產生氣血。經旨“谷入于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只要尚有胃氣,飲食入胃,氣血自能漸足。凡大病重病及虛損病人均需先補氣血,而補氣血需先健運中焦,故調養脾胃為治病之本。 平時身體虛弱者,建議千萬別濫去獻血。我常跟朋友們說,為人民服務的方法很多,不一定非要獻血。診治一男病人,獻血后立見精神不振,面呈老態。血為生命之本,血為氣之母。獻血不僅傷血,更傷氣。氣血一傷,面色紅潤立失。中焦虛弱且生化不足者最需忌之。刺血療法所刺部位多有血瘀,此又不在此類。 二、血虛后怎么辦? 1.女性血虛
女子血虛,既影響月經,又會加速衰老。女性多富于情感,易發脾氣、生 悶氣,導致肝失疏泄,降濁排毒功能減弱。所以女子月經周期自青春期一直到更年期,易出現月經失調而導致神經緊張、沮喪、失眠、易怒等不適,亦致疏泄失常。 女子一定要保持肝氣條達舒暢,這樣才會氣血調和,既不虛,亦不滯,從而使精神情緒和暢。 婦人生產時多會大量流血,氣隨血脫而氣血俱虛,血虛容易抑郁,家人應多讓產婦開心,可服此方:炙甘草20克,小麥100克,大棗30克(切開),既能養心補血,又能防治抑郁。 2.汗致血虛
《內經》謂:陽加于陰謂之汗。正常出汗,這是機體陰陽和調的反應。夏天炎熱,身上汗出,不但能調和陰陽,更可排出機體代謝的濁毒,何樂而不為呢。 但汗與血同源,大量出汗亦會導致血虛。汗出過多,會傷損陰津,反不利于健康。什么叫度?就是自己感覺舒服,汗出后神清氣爽,即是合乎度;汗后神疲力乏,則是過度。而體瘦之人多屬肝旺,肝旺多因血弱,因此,瘦人不能過度汗出。 有的人平時不出汗,運動或天熱也不出汗,這是衛強而營弱,營衛平衡失調了。可借三伏天陽氣最旺之時,用溫陽宣表法調治。其法,或用麻桂類的湯藥,加黨參扶正;或艾灸大椎(宣通督脈陽氣)、中脘(健運氣血生化之源)、關元(助先天之本);或在肺俞、大椎、脾俞諸穴用三伏貼。氣血充足,營衛調和,其病自愈。 3.針灸治療血虛
有人說,血虛要吃補血藥,針灸能有什么用?——持這個觀點的人完全不了解針灸。其實針灸完全可以治療血虛。針灸能平衡陰陽,調和臟腑,疏通經絡,暢和氣血,安定神志。董老師臨床常取中脘、足三里、太白諸穴,這是調理脾胃氣血生化之源,有時輔以上三黃,這是調節肝的疏泄作用。臨床上董師治療過不少血虛患者,甚至是白血病,都能取效。 4.中藥治療血虛
血虛的原因很多,即可能是失血過多,亦可能久思傷血,或經血淋漓不止等。血虛當補血養血,可用生姜七片,紅糖100克,大棗10枚切開,水煎服,有溫陽養血之功。但需配合治療病因,一則女人獻血不可過度;二則少思少慮,心情舒暢,有助于疏肝;三則調理月經;四則子時睡覺,可養肝養血;五則配合適當食療。 小結: 血為生命之源,人體的健康亦受血虛的影響。如今人們的生活中多有耗損氣血的習慣,比如熬夜;久視電腦、手機;飲食生冷寒涼傷脾陽;過度用腦思慮;性生活過度等,這些習慣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而以上每一個習慣都在耗傷我們的氣血,血虛的情況今人并不少見。因此,我們當引起重視。 注:此文由我的學生叢小凡整理并撰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