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亞洲 殊不知,這樣的簡單粗暴,不僅是對政策的曲解,也是對員工權益的侵害。近日,杭州市臨安區委第一巡察組,在對某單位開展駐點巡察過程中,發現工會費和福利費用還有大量結余,干部職工該享有的福利沒有享受到。因為不擔當、不作為,臨安區委隨即對該局領導班子作出了調整。 當然,在目前的大形勢下,一些決策者出現過度緊張的行為,本身倒也不奇怪,在更多時候,可能也是對“正當福利”缺乏清晰的理解,而不敢有所作為。于此而言,出臺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實施細則,有著別樣的價值。 縱觀實施細則,內容可謂具體而細致,不僅明確了職工集體福利支出可用于哪些方向,還對發多少,怎么發都有明確的規定,甚至連文體比賽活動中因特殊需要而安排的工作餐標準,都非常具體。自此,每個單位在員工福利發放中,只要比對這些實施細則,就能大大方方去做。可以預期的是,那種因過度緊張而不敢發放福利的顧慮,當得以消解。 事實上,在更高層面,也是三番五次地強調要保證員工的正當福利。比如全國總工會就分別在2015年和2017年,對各級工會組織為職工發放福利的具體操作進行了明確,甚至還對如何發放有具體的要求,比如“節日慰問品”原則上為符合傳統節日習慣的用品和職工群眾必需的一些生活用品。 顯然,與福利本身相比,福利的公開透明更重要。在過去,人們對隱形福利深惡痛絕,這并非拒絕福利,而是呼吁公平的獲得感,這也是福利的本質所在。所以,仍需要防范的是,一些單位以就高不就低的“小聰明”,變相地在小范圍內謀私利,這樣打“擦邊球”的行為,損害的是更大多數的福利。 我們常說,讓法律歸法律,人情歸人情,置于福利的語境中,也可以說,讓規范歸規范,福利歸福利。如果說堅持不懈地反腐是一種擔當,保障正當福利同樣也是擔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