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母親節聲勢浩大的催淚文章與商家促銷,每到父親節,浮現在我們腦海中的竟然只有朱自清的《背影》和那一袋橘子,很遺憾“買橘子”原有的溫情也已經被網絡玩兒壞了。 如今想到父親,竟然無法用恰當的詞匯去形容。 如果說父女關系還能搜羅出幾個溫情的故事、浪漫的比喻,那么成年后的父子關系多數就只剩尷尬的沉默。 李宗盛和父親別扭了一輩子,他一生寫歌,卻在耳順之年才找到恰當的話語形容父親。 他寫比起母親,父親更像個刻意拘謹的旁觀者,他寫假若不幸,兩個男人除了長得像也只能是甲乙。這首《新寫的舊歌》就這樣硬生生地揭露了父子相處的癥結,一個不愿輕易給與稱贊,一個鉚足勁兒想獲得認可。 隨著時間與距離的拉長,父親變成了游子與母親通話時,電話外面的一只耳朵。 “你要來講幾句話嗎?” “算了算了。” 你仿佛能看見他擺擺手,從沙發上起身離開的樣子,就像當初你收拾行李準備離家時,他一言不發地轉身離開時一樣。 你相信那不是冷漠,而是一種更深沉的思慮。當你選擇接受他也是個平凡的男人,你就會發現這個癥結其實不用解答。這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不一定是壞事。
01 《長夜漫漫路迢迢》 金·奧尼爾與父親的關系曾令他苦不堪言,他在晚年時強忍著病痛寫下一部自傳戲《長夜漫漫路迢迢》。 他把吸毒的母親、頹靡的哥哥、吝嗇的父親、與害病的自己通過對話的方式刻畫到了極致。把一家四口一生的糾葛壓縮進了一天,并題詞道,“用血和淚寫成,以消除舊恨”。為了寫這部劇,尤金時常把自己關進小房間,出來時每每面容憔悴,雙眼哭得通紅。 劇中,尤金將自己化名為艾德蒙,將父親化名為蒂龍。 蒂龍是個可憐又可恨平凡的人,他成長于窮苦的家庭,十歲就外出做工,拿著一星期五毛的工錢,陪著母親一起養家糊口。苦難讓他成年后的生活唯利是圖,他本無意為錢摧殘家庭,卻因貪圖便宜誤信庸醫,讓妻子染癮嗎啡,從此生活四分五裂。 埃德蒙作為家中情緒敏感的小兒子,一出生母親就染了癮,目睹父親的吝嗇一次次拖著全家墜入深淵,他找了一萬種方法為父親脫罪,卻每一次又在內心產生新的怨恨。在染上癆病之后更是無法與父親心平氣和地進行一次談話。 蒂龍的大男子主與頑固,本能地回擊兒子對他的每一次指責,拒絕承認是自己的吝嗇讓事情發展到這步田地,卻又隨即對妻子與兒子的病產生愧疚,敗下陣來,破天荒地給兒子塞一張零用錢,好言好語地低下頭顱,勸兒子好好治病。 全劇一共四幕,每一幕的溫情摻雜著尖銳,沖突夾雜著哀嘆,矛盾與高潮接連不斷,每一次父子對話都抽在人心上。 從小我們被灌輸“父愛如山”“父親是英雄”,但父親也有可能是個極為平凡的人,同為人間新手玩家,誰都有可能打爛一副好牌。但那些錯誤的決斷并不影響子女在他心中的分量,他只是到老也沒能明白應該怎樣成為一個好父親。從此只能沉默不語,嘴硬心軟。 尤金·奧尼爾的家庭悲劇沒有和好如初,沒有柳暗花明。最后的結局隱入迷霧,海上的汽笛依然似垂死的鯨魚,沒有原諒也沒有爭執,只有一家人迷茫的望著窗外一片荒蕪的地方。
作者: [美] 尤金·奧尼爾 出版社: 貓頭鷹文化·四川文藝出版社 譯者:喬志高
02 《許三觀賣血記》 人生下手歹毒,父親這個身份更是賦有更多的使命與壓力,他身上寄托著一個家庭的希望。許飛的歌曲《父親的散文詩》的里就以一個父親的視角講述了生活的艱辛。
明天我要去鄰居家再借點錢 孩子哭了一整天哪鬧著要吃餅干 藍色的滌卡上衣痛往心里鉆 蹲在池塘邊上給了自己兩拳
這首歌讓我想到余華的《許三觀血記》,許三觀的一生都在家庭與生活中斡旋。從第一次賣血到第十一次賣血,竟沒有一次是為了自己。娶到許玉蘭后,他就像地上不停旋轉的陀螺,被生活抽得團團轉。 許三觀為人有股傻里傻氣的勁兒。三個兒子中他最喜歡一樂,自認為一樂的脾性與自己相投,卻不料一樂的長相越來越像許玉蘭的老相好何曉勇,他從流言四起時的不相信,到確認無疑后的生悶氣。 他的傻在于,他把這種讓人憤懣的背叛感歸咎在一樂身上,這是只會對兒子產生的復雜感情。當父親發現最愛的兒子并不能傳本家宗的時候,就會有一種“我看錯你了”“你居然是這樣的一樂”的負氣感。但在一樂出走后,又忍不住展現出父親對孩子溫情脈脈的一面。 許三觀背著又困又餓的一樂,走在寂靜的夜里,不斷地念叨著,罵著,直到一樂看到飯店亮起的燈光,小心翼翼地問許三觀:“爹,你是不是要帶我去吃面條?”許三觀突然溫和地說道:“是的。”這才算是認下了這個兒子。 在與一樂的對話中,許三觀復雜又單純的個性一覽無余。父親與兒子經歷了一場信任危機后握手言和。 在許三觀養家的40年里,除了一次賣血為了偷情,其余都是因為家里遇見災禍。一家人靠著這賣血賣命的錢,在生活的脅迫下轉危為安。直到他再無血可賣,直到他老成一只彎腰的蝦子,在賣血的路上蹣跚前行,末了再也無法為自己買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 作者: 余華
出版年: 1998-9 定價: 16.80 03 《如父如子》
許三觀得知孩子不是自己的,是通過長相。在是枝裕和的電影《如父如子》中,福山雅治飾演的野野宮良多則一開始就嫌棄孩子慶多溫吞內向的性格,不如自己果斷雷厲風行。 野野宮良多堪稱人生贏家,事業打拼得風生水起,卻始終無法對兒子產生認同感。一通來自醫院的電話成為了一切疑問的答案,養育了6年的慶多是抱錯了的孩子。良多恍然大悟,脫口而出“果然是這樣子啊”,內心有一種近乎于解脫的輕松感。 見到琉晴后,良多毫不掩飾地表現出了喜愛之情,琉晴有著他對兒子的全部期盼,勇敢、聰明、熱情,他決定讓一切走回正軌。 可是慶多是那樣愛著爸爸,為了得到認可,他努力地學自己并不喜歡的鋼琴,只為得到一次溫柔的注視。大人才談血緣與繼承,小孩子只懂感情與喜歡,慶多眼里盡管這個叫了6年爸爸不溫柔,但也是心中唯一崇拜的對象。 沒錯,血緣是一種不可抗力,但是人與人的羈絆不止是血緣這么簡單。琉晴在陌生的家里產生了不適與反叛的心理,而溫柔的慶多選擇默默蜷在衣柜里,抵抗內心產生的被拋棄的恐懼。 良多原生家庭混亂的關系,讓他不知道如何成為一個好父親,他心中的高要求與嚴標準把慶多推得老遠,直到他看見慶多為自己準備的禮物——一沓自己的照片,每一張都是在良多不知情的情況下拍攝的。慶多舉著小小的相機,滿懷愛意地看著爸爸,每一次快門都承載這內心的喜悅,仿佛在說“能當爸爸的兒子,真好啊”。 良多突然被打醒了,他狂奔去找慶多,在慶多小小的身影背后不斷呼喊,慶多對不起啊,慶多真的拍了很多照片呢, 慶多跟爸爸回家吧,想一直當你爸爸啊。那個小小的身影在前方躲避、逃跑,慢慢停在一個坡上,良多在坡下仰視那個一向溫柔的兒子,兩個人都沒有說話,六年來,這對父子第一次成為真正的父子。 是良多教會了慶多如何成為一個父親。比如父如子更重要的是,知父知子。 人們總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而兒子更偏向一種擔負著傳宗接代任務的存 在。本就是不擅長表達的兩個人,在這樣的關系下,更加無所適從。 從小時的崇拜,長大后的嫌棄,成年后的急于證明自己,最終變得疏遠。父親像是 一條傳送帶,沉默著陪你經歷種種成長歷練,把你放在人生面前,一言不發的漸行漸 遠,不必說,成了相處的默契。 李宗盛的歌之所以打得準,不就是因為天下父子的故事如出一轍嗎。曾經的他們也像現在的我們一般努力經營人生,我們心中那股逞強的勁兒,又怎會不知道。只是多數父親以為就算不說,兒子心中也會明白,“做得很棒”這句話走了這么多年不知是否抵達你的心里。 往事像一場自己演的電影 說的是平凡父子的感情 兩個看來容易卻難以入戲的角色 李宗盛唱到這里,有多少人陷入回憶。男人之間的關系,總是略顯笨拙,以往的事情不去追究也罷,與其反省過去幾十年的父子關系,不如在父親節當天打個電話。您的嘉許我收到,能做您的兒子,真好。 作者: [日] 是枝裕和 / [日] 佐野晶 |
|
來自: 沖霄3e8ixadnpn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