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如子》 2013/日本/劇情/家庭 導演:是枝裕和 對于沒有時間陪孩子,良多說:“還有只有我能做的工作等著我呢。” “父親也是無人能取代的工作吧。”雄大說。 良多和雄大,分別是慶多和琉晴這兩個小男孩的父親。 不幸的是,他們的孩子被護士調換了,直到六年后才知道這個事實。 平靜幸福的生活畫面就這樣被打破了,隱隱的傷痛牽連著兩對父母的心。 是選擇朝夕相處的感情,還是血脈相連的羈絆,他們被推到了十字路口。 良多的父親說,親生的孩子,就算分開生活,也是和自己相像的,這就是血緣,以后會越來越像。而慶多也會越來越像對方父母。應該盡早將孩子換回來。 聽到這里,良多哽咽了一下。他說:“沒那么簡單。” 但良多的母親說,沒有血緣關系,一起生活,也會有感情,也會相像的。夫妻就是這樣的。父母和孩子也會這樣吧。 大抵是這兩種選擇了。雖然良多曾提出要用錢將兩個孩子都占為己有。 男人和女人的選擇,男人更傾向于血緣紐帶,更接受不了養育一個和自己越來越不像的孩子。女人對日久產生的深厚感情更難割舍。 良多在知道慶多不是自己的親生孩子時,說的第一句話是“果然是這樣。” 果然,這兩個字,表明了他從一開始就不能接受慶多不像他那樣優秀。 但難道他不愛這個孩子嗎? 良多看到慶多給他畫的父親節畫像,又拿起旁邊的手工小花表示謝謝,卻被慶多告知,手工小花是送給雄大,用來感謝幫他修好了機器人。 看到自己養大的孩子和親生父親有了親近感,良多的神態里透露的失落感,夾雜著某種離失去越來越近的懼怕感。 最終良多還是選擇了交換孩子。交換后,父母和孩子的不適應都是巨大的挑戰,在痛苦中追尋血緣痕跡的共鳴,以換來新的幸福。 但怎會那么簡單呢? 蟬從產卵,幼蟲破土而出,再到羽化成蟲,要花15年時間。一個人,從孩子到長大成人,和原生家庭完全依附,也許要更久。 這兩個家庭也開始了漫長的努力。 無論有否血緣,愛,終究是橫亙在他們之間永恒的羈絆。 開始喜歡上親生的孩子,反而會覺得對不起養育的孩子。對兩個孩子都是愛得深沉,難以舍棄。 良多是將自己藏得最好的人。或許他都意識不到他對慶多的愛了。 良多當初說要把相機送給慶多時,慶多說不想要。后來良多才發現,相機里,全是慶多偷拍的,慶多眼中的良多:良多躺沙發上的睡姿,躺床上睡覺的側臉和大腳丫…… 看到這里,良多再也忍不住了。孩子對自己的愛那么悄悄的,也更讓他感受到自己對這個孩子根本割舍不了。 孩子默默關注著自己,而一個沒有時間陪孩子的父親,孩子眼中的自己也只能是家中忙碌和睡覺的模樣。 良多在這場天大的玩笑事件面前,慢慢找準了自己的父親角色。 一直以來,他嚴格要求孩子,希望像他一樣優秀。他沒有時間陪孩子,對工作一直是踩油門式的狀態。 但是現在,他不再強迫孩子學不喜歡的鋼琴了,他也愿意花時間,陪孩子打鬧。他還想向自己的父親道歉,過去不該那樣。 他不再只想著血濃于水,他順從自己的心意,去見自己所珍愛的孩子。 父親也是無人能取代的工作,無疑,良多已經沉迷其中,并且會完成的像他的正常工作一樣完美。 倒沒有多虐心浮夸的畫面,這部片子將這樣并不新穎的事件展現在你面前,不使用過多的催淚手法,只一個眼神,一句簡單的話,一個小小的畫面,也足以令你淚流滿面。 如若不是父親的我們,能體會父親的那些心理小活動,我們也算長大。 父母和子女之間,有無血緣,都是幸福的羈絆。 父親,誰都是第一次當,他也是個需要長大的角色。 子女,也教會父母長大。 相互注視,相互愛護,如父如子。 對于影片的最后,兩個家庭重聚了,不知道他們以后會過著怎樣的人生。 不去思考其他,就當他們永遠保持聯系,永遠生活在一起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