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看完了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故事情節不算新穎,精英職員野野宮良多是日本精英階層的一個縮影,他和妻子綠結婚多年,有個善良乖巧、溫柔敏感的兒子慶多,良多忙碌、疏于照顧家庭,綠是全職太太,一家三口的日子平靜而按部就班。直到綠接到醫院一通電話,他們平靜的生活開始“等閑平地起波瀾”,那通電話,使良多和綠陷入了痛苦之中——慶多可能是出生時在醫院和別人抱錯了。 在醫院的DNA比對之下,慶多和齋木琉晴的身份真相大白,果然是抱錯了。而在良多和雄大他們起訴醫院時,護士祥子基于良心煎熬,說出了真相——出于嫉妒心,祥子當時是故意調換了兩家的孩子。 兩家的父母,一邊是精英階層的良多和綠,一邊是開電器店的小商人齋木雄大和由佳里。 面對刻在基因里的血緣與6年多以來相互陪伴的感情,良多驕傲又脆弱的內心變得搖擺不定,該怎么辦?將錯就錯還是交換回來?醫院方提出的建議是——100%的家庭都會選擇交換回來。 良多野心勃勃、干勁十足,充滿了勝負欲,他對慶多寄予厚望,希望良多也能成為精英階層。耐人尋味的是,良多面對孩子抱錯的第一反應是“果然如此啊”,因為他一直覺得慶多不夠優秀而聰明,性格也不夠堅毅果敢,他終于為慶多的軟弱與怯懦不似自己找到了完美的解釋。良多自己努力優秀,他內心潛意識里無法接受慶多的人生也許就是平平無奇的。其實,因為綠是慶多的主要照料者,慶多的性格更像她。 2 良多當然也舍不得慶多,因而在領導上山部長的建議下,他打起了如意算盤——鑒于雄大家還有一兒一女,良多想給雄大一筆錢,將慶多和琉晴都據為己有。 在修羅戰場殺出重圍的男人,只是自私地考慮自己的感受。 良多內心充滿了“勝券在握”的優越感,想用優渥的物質在心理上碾壓雄大,以此在無聲的“戰場”上贏得兩個孩子。 “我覺得不僅僅是花時間的問題吧。”良多的言外之意是還有財力的問題。 “說什么呢。就是時間啊,孩子就是時間。”雄大堅持道。 良多卻不以為然地繼續說道:“有些工作是非我不可的。” 雄大直視著良多。良多也直直地看回去。 “為人父也是非你不可的工作吧。” 這場無聲的“角逐”,我忍不住想給雄大鼓掌。養孩子固然需要花錢,但是,更重要的是花時間陪伴啊。想起《小王子》里的一句話,“正是你花費在玫瑰上的時間,才使得你的玫瑰花珍貴無比”。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你以為工作缺你不可,其實,你只是職場上一顆并非不可取代的螺絲釘,而對孩子來說,你卻是他的全世界。 相比良多在慶多成長和陪伴中的缺席、相比良多家里的“規矩森嚴”,家境一般的雄大卻習慣和孩子們“沒大沒小”,時常互相打鬧成一團。 得知無法同時要到兩個孩子時,良多看重血緣,加之旁人說孩子會越來越像親生父母,因而在綠很猶豫的時候,良多選擇了開學前將孩子交換回來。 兩個家庭開始在每周六將孩子放在對方家里留宿一天。良多對慶多說,“這是任務”,“圈養”的慶多溫柔細膩,雖然想念良多和綠,但是慶多在盡量適應雄大和由佳里相處。而“散養”的琉晴,性格倔強、強勢,經常和良多、綠起沖突。 3 每當這時候,綠就會更加思念慶多的溫柔體貼。綠無法對抗良多的決定,因而在良多責備慶多鋼琴彈不好時,綠積攢的情緒爆發了。 良多確實對自己十分嚴格。他也要求其他人如此。要求別人跟他一樣,就像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不管其中有什么緣由,都不允許有任何松懈。否則前方等待的將不僅僅是訓斥、責備,還有輕蔑。 對這些都視而不見地活下去才是幸福吧。然而,如今這種想法也不過是遙不可及的奢望。 綠用飽含怒火的雙眼緊盯著良多。 良多卻無法移開視線。他被那目光壓倒了。 “慶多——” 綠撫摸著慶多的腦袋,充滿了溫柔和憐愛。 “慶多一定是像我了。” 如此猛烈的嘲諷,同時,也是綠的心聲。撫養慶多的是自己,不是良多。 良多的性格一直緊繃著,當他的孩子,雖然物質無憂、條件優渥,但是其實很辛苦。慶多已經盡力了,雖然不想學鋼琴,但是為了取悅良多,慶多一直撐著學下去。相比琉晴在齋木家的“野蠻生長”,慶多的隱忍特別令人心疼。 良多的性格充滿了控制欲,他在人生的戰場上一直拉滿弓、繃緊弦,慶多和綠在跟他相處的時候,其實很壓抑。真正成熟的人,可以嚴格要求自己,而不能以同樣的標準要求別人啊。 當我讀到后面,看到良多的父親良輔時,我便理解了良多性格里的專制和緊繃。原來,良多的父親在年輕時自私專制,經常酗酒、賭博,不僅逼走了良多的生母,也經常虐打良多的繼母,對良多更是異常嚴苛。良多在心里積壓了很多對父親的怨恨,他下定決心要靠自己的努力離開原生家庭。正是這股心氣,支撐著良多堅強自律、拼搏上進,終于憑著一己之力離開了原生家庭。 良多的父親良輔卻大言不慚地認為是自己優秀的基因才讓良多擁有了這一切。 很多時候,父母在等著孩子的一句“謝謝你”,孩子卻在等著父母的一句“對不起”。 琉晴到來之后,父與子之間的沖突,讓良多開始反思,自己處事的方式,與自己的父親多么如出一轍!良多驚訝地發現,自己活成了曾經最厭惡的父親的樣子。 良多的反思和自省,讓他慢慢地流露出脆弱和感性的一面,一個不曾被父親好好愛過的人,開始學著笨拙地去表達愛。在這自省中,良多重新審視自己與慶多的關系,他才發現自己弄丟了慶多送給自己的父親節禮物;良多翻閱相機,才看到慶多給自己拍了很多睡覺時的照片;此時良多才明白,即使自己再嚴苛,慶多也一直毫無保留地深深愛著自己。 從上一代接收到的負面情緒,如鏡像般映射到下一代,良多的自負自私、冷淡憤怒,終于被慶多無私的愛給治愈了。 良多到雄大家跟慶多道歉,訴說著從未說出口的愛。經年累月的陪伴與愛,早已超越了血緣的羈絆。“當一個人意識到孩子也在注視著自己時,那一瞬間,便懂得了什么是如父如子。” 良多開始計劃著,兩個家庭一起陪伴和撫養著兩個孩子長大。抱錯孩子一定要交換嗎?或許,有這種更溫暖的結局。 想起小說開頭這段話:“什么時候一個父親能真正成為一個父親呢?是從怎樣的一刻起,一位父親能夠真正撐起'父親’這個稱號呢?” 每個父親,都會有自己的答案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