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但是雖然常見,對于帕金森的用藥我們發現許多患者仍然存在誤區。 臨床調查發現,帕金森患者在吃藥的時候,經常出現各種認識的錯誤,有的患者盲目吃藥,有的患者過度依賴藥物等等,這些對于疾病的治療非但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還有可能讓病情加重,因此了解帕金森用藥的誤區是十分重要的。 1、應及時考慮手術治療 很多患者都對用藥與手術無法正確判斷,他們以為在早期,癥狀較輕,吃藥效果又好,就不需要手術;而在很晚期,即使手術,效果也不理想,就更不愿意手術了。其實如果到中晚期,吃藥效果不理想,即使藥量加大,藥物療效也不滿意,癥狀影響到工作和生活,或藥物副作用較大,就應考慮用外科治療。 2、藥物選擇需根據具體情況 有的病人一開始吃藥就選擇效果最明顯的多巴胺制劑,效果明顯,但使副作用提早出現,其實藥物選擇需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對年齡較輕的早期病人,應選擇多巴胺激動劑,如協良行和泰舒達等,該類藥物效果雖然欠佳,副作用明顯,但可推遲多巴類藥物副作用出現;對年齡較大的早期病人,可應用多巴類藥物。隨著病情發展,需要的藥物劑量越來越大,因此吃藥需要做到“細水長流,不求全效”,即劑量盡可能小,長期規律地服用,能達到80%左右效果即可。 3、不可過度依賴藥物 我們發現很多帕金森氏病病人吃藥是為了控制癥狀,而不是根治帕金森病,因此一出現問題就立刻吃藥,導致藥物過度依賴。目前帕金森病藥物治療一定效果的時間一般只有4~6年,隨著吃藥時間延長,療效越來越低,劑量越來越大,而很多患者由于沒有合理吃藥反而成為了終生離不開藥物的情況。專家提醒長期吃藥后會出現肢體不自主舞蹈樣動作和藥效作用來去無蹤的副作用。因此,我們應盡量推遲吃藥時期。但如果帕金森病癥狀明顯,應該及時吃藥,控制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