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以為夏季是不會受寒的,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夏季常常呆在空調房里面,寒氣就很容易入侵,所以夏季及時驅寒就重要。那么,夏天怎么驅寒? 1、吃姜 中醫認為,姜是助陽之品,于是自古以來中醫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語。姜含揮發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濕、發汗之功特別是姜具有利膽、健胃止嘔、辟腥臭、消水腫的作用,與蜂蜜合用對肝病恢復有益。 2、多喝熱水 無論什么季節都不建議喝涼水,有人認為一天應該喝足八杯水。但是每個人體內需要的水分并不一樣,如果喝水過量,會造成腎臟負擔,而且,多余的水分會帶走身體的熱量,也是不足取的。 3、多吃高熱量的肉類 牛肉、羊肉、狗肉等,都比較適合冬天食用,它們富含蛋白和熱量,多吃可益腎、活血。以吃一些牛羊肉御寒,而且所含的熱量相對而言也不高。還可以用紅棗、桂圓、蓮子等熬湯,能美容養顏,但是桂圓易上火,不宜吃太多。 4、少吃寒涼食物 冷,涼,寒性的食物都有可能會增加身體的濕氣,因此要注意科學的飲食,由其是冬季的時候更不要吃寒性的食物,由其是一些反季節的食物都有可能會加重寒氣的病情的。 5、熱水泡腳 我們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都能夠泡出大汗,這樣能夠驅寒。我們用熱水泡腳卻是是非常不錯的驅寒養生的好方法,而且沒有季節上的限制,而且每年都適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泡腳的時間不要太長,十幾分鐘就好了,只要感到后背有熱烘烘感覺就好了。 6、拔火罐 拔罐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許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療法進行治療。 7、避免淋雨 淋雨會在頭頂和身上其他受寒的部位留下寒氣,如果一個人經常淋雨,頭頂多半會生成一層厚軟的“脂肪”,這些脂肪就是寒氣物質。等身體休息夠了,血氣上升,就會借助打噴嚏、流鼻涕的方式排泄這些寒氣。 8、游泳最好是溫水 喜歡游泳的人從水中出來時,經常會感覺特別冷 ,如果有風吹來,會禁不住打寒戰,這種感覺即是寒氣侵入身體最具體的感受。在室內溫水游泳池游泳可有效減少受寒的機會。同時,在每次游泳的前后各喝一杯姜茶,能提高身體對抗寒的能力。 9、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 要祛除寒氣,休息是最好的策略。休息可以省下身體的所有能量,讓身體用來對付寒氣。這時如果強迫身體把更大的能量用在其他地方,例如耗費大量體力的運動,也能使癥狀中止。不過這并不代表已經把寒氣清理完畢,而是身體沒有足夠的能量可以繼續驅趕寒氣,等身體經過適當的休息有了足夠的能量之后,才會繼續祛除寒氣。 身體受寒有什么癥狀呢? 1、陰暑。是指白天或夜間休息之時,過于避熱趨涼而感受風寒之邪,出現身熱頭痛、無汗惡寒、關節酸痛、胸悶嘔惡、肌肉拘攣麻痹等癥狀。 2、夏季感冒。夏天多汗且食欲差,免疫防病能力下降。若避暑過于貪圖涼爽,就易感受風寒濕邪而引發夏季感冒。以傷風為主者俗稱熱傷風,可見頭痛、鼻塞等癥狀。以寒濕為主者稱暑濕外感,其癥身重,頭痛如裹。其中以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胃腸癥狀為主者稱胃腸型感冒。 3、胃炎腸炎。夏日睡臥貪涼,或子夜睡臥之時突然風雨交加又缺乏防護,或脾腎陽虛,又貪吃生冷瓜果,皆易引發胃腸炎。 4、關節肌肉病變。夏日貪涼,坐臥濕地,或居處潮濕,或涉水淋雨,或水中作業,或頭身大汗淋漓而突然用冷水澆頭沖身,皆易導致風寒濕邪侵襲關節、肌肉,致使其疼痛沉重或拘攣麻痹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