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記敘文知識要點: 1.標題的作用; 2.開頭第一段的作用; 3.最后一段的作用; 4.環境描寫的作用; 5.倒敘、插敘的作用; 6.小說中人稱的作用; 7.表達方式。 二、標題的作用: 1.標題揭示主旨,點明作者真用意; 2.標題通常用修辭,蘊含感情有哲思。 三、記敘文開頭句子或第一段的作用: 1.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 2.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 3.環境描寫(或交代時間、地點、社會環境),為下文情節的發展作鋪墊; 4.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或思考。 四、記敘文中間句子的作用: 1.單獨成段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2.段末起總結作用,(總結上文,引出下文)。 五、記敘文結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點題,總結全文,深化中心,升華感情; 2.首尾呼應(照應開頭); 3.點明中心,深化主題(卒章顯志); 4.令人深思,給人啟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無窮)。 六、全文的作用: 1.首尾呼應; 2.行文線索(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時間;地點;作者的情感)。 對策:線索可找關鍵詞,反復出現呼主題;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 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七、環境描寫的作用有: (1)自然環境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景物特點,為人物活動提供具體的背景。(社 會環境描寫交代事件發生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征。) (2)描寫了______環境,渲染_____氣氛。 (3)烘托人物____心情或烘托人物形象。 (4)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為下文作鋪墊)。 (5)突出、深化主題。 八、順序的作用: 1.順敘作用:便于安排材料,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層次分明,也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 2.倒敘作用:引發思考,造成懸念,增強文章的生動性,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使文章引人入勝,使故事情節波瀾起伏,首尾相合,結構完整。 3.插敘的作用: (1)補充交代某一故事情節(交代____的由來、原因),豐富文章的內容。 (2)推動某一情節的發展,為下文做鋪墊。 (3)激發讀者閱讀興趣,增添文章的趣味性。 (4)為______增添一份神秘的色彩。(插入傳說、故事) 九、小說人稱的作用: 1.第一人稱的作用:便于自我抒情,感情真摯;真切自然,直接表達或滲透作者的主觀意識;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和感染力。 2.第二人稱的作用:縮短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抒情更親切自然強烈,更有感染力。 3.第三人稱的作用: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地反映客觀內容。 十、記敘文 1.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描寫:概括與細節;正面與側面;虛寫與實寫;環境與 人物(分類); 近景與遠景、俯視與仰視、視聽嗅味觸五覺等(角度) 人物描寫:外貌、神態、動作、語言、心理(表現人物性格;體現人物內心世界;揭示文章主題) 抒情:直接與間接(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史詠懷) 議論:引發思考,點明人物、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 畫龍點睛 2.表現手法:設懸、伏筆、鋪墊、烘托、對比、側面烘托、反襯、象征、諷刺、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小見大、欲揚先抑 3.修辭手法: 比喻(生動形象) 擬人(賦予人的情志,生動形象) 設問(引起思考,激發興趣) 排比(增強氣勢,加強語勢) 反問(加強語氣) 夸張 4.語言特色: 含蓄(委婉含蓄、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寓意深刻) 口語(通俗易懂、深入淺出) 生動(生動形象、輕松活潑、幽默風趣、富有感染力、引發閱讀興趣) 凝練(簡潔明了、言簡意賅) 十一、賞析描寫生動或運用了人物描寫方法或修辭手法(比喻、擬人)的句子,它好在哪里(或者它的表達效果)? 答題格式:運用了 的描寫方法(或修辭手法),(比喻要寫出將……比作……;擬人賦予……以人的情感特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的特點,抒發了作者……的感情。 反問: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加強了……的語氣,增強了……的表達效果。 設問: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引起讀者對……特征的注意和思考。 對比:運用對比的修辭手法,把……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的……特點, 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排比:運用排比使句子產生……氣勢、加強了…… 語氣、強調了……。 反復: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強調了……,突出了……感情。 十二、把握關鍵句,領會文章主旨 (一)把握關鍵句: 1.從內容上,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題意、主旨的語句,抓住每一個段落中有概括段意作用的語句。 2.從表達上,要注意文章中那些抒情和議論的語句。(如以“可見”“因此”“所以”“由此可見”等作為語言標志的語句。) 3.從結構上,要注意領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語句,表示過渡的語句,有重要指示代詞的語句,位于文、段開頭或結尾的領起性、總結性語句等等。 4.從修辭上,要注意那些運用了比喻、反問、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語句,以及語意比較含蓄的語句等。 (二)提煉中心、主題: 答題格式:如概括主要內容:記敘了……;如概括寫作目的和蘊含的思想感情:反映 了……,表達(抒發)了……,贊美了……,揭露了……。 (三)概括事情: 答題格式:人物+事情(時間、地點、環境) (四)結合文章內容,分析人物形象 答題格式:事件+人物性格特點 (五)根據短文提出的觀點補充舉例 對策:1.可舉名人事例,更有說服力,但一定要寫準確人物、事件,切忌張冠李戴。 2.也可舉凡人事例,可以編造,但要注意真實感,切忌過于夸大,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編亂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簡短評價。 (六)閱讀短文談自己的的感受、看法或體會: 對策:要用第一人稱寫;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感受、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一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來談一談。 (七)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 對策:1.首先應該找出原文中的相關語句; 2.現在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將原文中的語句變成自己的話,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適用于原文相關句子較長的情況; ②翻譯句子法,適用于文言文語段; ③變換句式法,適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問、設問、反問的語意未能完全明確的句子,要改為陳述句。 政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