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這個節日起源于漢代,早在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中就有關于七夕習俗的記載。七夕后來和牛郎織女的傳說契合,成為千古流傳的四大愛情傳說之一。七夕這個節日自此在民間經久不衰,代代延續。秦觀字太虛,又字少游,世稱淮海先生。其生平坷,所寫詩詞,多摻和了自身感觸,故而高古沉重,深人肺腑。因其用自己獨特的審美境界創作了很多描寫世間男女相思寂苦的“女郎詩”,故又被后世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這首《鵲橋仙·纖云弄巧》便是秦觀的代表作,更是成為了描寫七夕的千古絕唱。 鵲橋仙·纖云弄巧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詩詞解讀:纖薄的云朵在浩瀚的星空中變幻莫測,我在無垠的銀河下獨自度過,流星把我的哀愁傳遞。等到了相逢的時候,就勝過了世間無數的風景。你我相逢的這一刻,兩情相訴,含情脈脈地看著對方,像夢境一樣美妙,可是總歸有分別的時候,兩人都不忍回頭看向鵲橋。如果我們是真的兩情相悅,至死不渝,又何必在乎這一時的卿卿我我呢? 本詞巧用牛郎織女的典故籍以表達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但是相比于古人傳統的哀婉、凄楚的格調,秦觀在詞中標新立異地抒發了自己曠達的看法“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作者不是一味的悲傷,而是宕開筆墨,別開生面地引出“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金風玉露之夜,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于金風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種愛情的高尚純潔和超凡脫俗,歌頌了一種理想的圣潔而永恒的愛情。這也使得這首詞成為同類作品中歌頌七夕的佼佼者,流傳千古,更是成為了男女之間忠貞不渝愛情的象征。
秦觀 |
|
來自: flyk0tcfb46p9f > 《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