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吸收營養元素,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根部吸收,一種是葉面進行吸收。 根部吸收是把營養肥料施入土壤中,接觸根部,由毛細根或根尖吸收利用,傳導到作物的根、莖、葉、花、果中。 葉面吸收是通過葉片獲得營養元素,可使營養物質從葉部直接進入體內,參與作物的新陳代謝與有機物的合成過程,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葉面施肥雖然可以使葉片直接吸收營養,吸收迅速,用量少,見效快,肥料利用率高;可以針對性的進行追施肥料,有效改善作物缺素癥狀;施用方便靈活,可以與作物生長調節劑等配合使用;不污染土壤等各種優點。 但是,葉面施肥只是能起到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作用,但絕不能起到替代根部施肥的作用。因為葉面肥有下面幾個缺陷不能完全替代根部追肥。 葉面肥成分主要為中微量元素,部分含有大量元素,其在作物生長中后期即結果成熟期發揮作用效果,能快速通過葉面被吸收轉化利用,達到不缺素且增產的目的,而根部施肥多以底肥、追肥為主,大量元素如以往的尿素、碳銨、復合肥等,多是對作物前期枝葉、開花等生有幫助較大。 葉面肥一般來說在噴施后15分鐘至2小時后開始被葉片吸收,10~15天左右葉片對肥料元素的反應最明顯,隨后逐漸降低,到第25~30天基本消失。 葉片吸收50%的養分所需要的時間 
葉面肥肥效快,肥效期短;而根部施肥大約要4~5才能見效,肥效來得慢,但有效時間長。 
但是,出現下列癥狀,必須進行葉面噴施補充,必須要打葉面肥! 1、當作物根系衰老,吸收能力減弱時,必須要施用葉面肥。 在一年生作物生長后期,根系活力衰退,吸肥能力降低。如果要給作物追施肥料,根施的方法就無法滿足作物的需要,這時就適宜選用葉面噴肥。 
例如,在棉花的生長后期,根系逐漸老化,吸收養分的能力減弱,而此時中、上部棉鈴還在充實階段,仍需要一定的養分供應。通過科學的噴施葉面肥,有利于棉花對肥料的吸收利用,起到補充營養,防止早衰、抑制病害等作用,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在作物生長過程中,當其已經表現出某些營養元素缺乏癥時,如果采用土壤施肥,則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養分才能被作物吸收,不能及時緩解作物的缺素癥狀。 這時如果采用葉面施肥,就能充分發揮葉面肥吸收快的優點,使養分迅速通過葉片進入植物體,解決缺素的問題。 
例如蔬菜缺某些微量元素出現植株矮小,葉片發黃失綠時,這個時候要是采用葉面噴施葉面肥(優多素),補充這些微量元素,這些缺素癥狀就能夠及時緩解,比土壤追施肥料效果好,利用率高。 3、當作物生長受到不良環境影響時,必須要施用葉面肥。 當土壤環境對作物生長不利時,如水分過多或干旱,土壤過酸或過堿時,會造成作物根系吸收養料受阻,而作物又需要迅速恢復生長,這時就需要采取葉面噴肥,才能迅速補充營養,滿足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 
例如在花生生長中后期,正是形成產量的關鍵時期,但此時往往處于雨季。對于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塊,一旦遇到大雨之后,除了要及時排水、松土外,還要及時噴施葉面肥,從而有利于苗勢恢復,避免排水后造成脫肥影響產量。 某些肥料如磷、鐵、錳、銅、鋅肥等,如果作根施,容易受到土壤膠體吸附的固定,降低使用的效果。而采用葉面噴施就不會受土壤條件的限制,并且具有用肥少、見效快、利用率高、安全、無污染等優點。 對于地膜覆蓋的作物,未鋪設滴灌帶的地塊,在底肥施用量不足的情況下,采用土壤追肥難以進行,這時就需要選用葉面噴肥,以補充養分的需要。 而一些深根系作物某些營養元素吸收量比較少,如果采用傳統的施肥方法難以施到根系吸收部位,也不能充分發揮其肥效,而葉面噴施則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采取葉面施肥,可以讓作物更好的吸收利用,既節省了施肥量,又減輕了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是一舉兩得的有效施肥技術。 現在許多人把葉面肥與植物生長調節劑概念混淆,一定要確定:植物生長調節劑與激素是類屬于農藥范疇,必須要符合《農藥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并且植物生長調節劑是刺激作物進行相應的作用,并不能為作物提供營養!
(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創作者:植保家,如需轉載請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