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以“血”為本,血液是滋養之河! 血液,承擔著身體的養料供給和廢物運輸,血液就是生命之河,溝通著身體的各個組織器官,維持著整個身體的正常運作。 中醫有:“血液雜質為萬病之源”之說,健康的血液,才能帶來良好的體質! 人體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質,如: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等,這些脂質含量一旦增高,就變成了血管中的“垃圾”。 當“垃圾”越堆越多,會讓血液變得“黏稠”,使動脈彈性減低、管腔變窄,形成一塊一塊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堵塞”血管,使血管“老化”,甚至形成血栓,危害生命健康! 血液粘稠,又稱為血稠,血稠之后血液流動変緩,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多人都是在年輕時候血稠,到老了之后就容易血栓。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還年輕,30歲不到,根本不需要擔心血液粘不粘稠的問題,那都是上了歲數的老年人,才應該關心的問題!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想法,那么,你就大錯特錯了,臨床上,血粘稠的人越來越年輕化,甚至有些中學生也檢查出血粘稠! 一旦,身體出現5大“信號”,提醒血液已粘如粥,30歲后,三件事要少做! 身體出現5大“信號”,提醒血液已“粘如粥”,切莫忽視 “信號”1、晨起頭暈,不清醒,反應遲鈍,一般要活動好久,大腦才能逐漸清醒過來,并且,到了晚飯后,精神狀態最好。 “信號”2、一蹲下干活,就開始呼吸不暢、氣短,這是由于血液黏稠,人蹲下的時候,流到心臟的血液就更加不順暢,使肺、腦等重要臟器缺血,導致呼吸困難、憋氣等。 “信號”3、視力一會清楚,一會模糊,血黏度高的人,血液不能充分營養視神經,使視神經和視網膜暫時性缺血缺氧,導致陣發性視力模糊。 “信號”4、經常氣短、胸悶,血液一旦黏稠,為心臟及各個器官的供血就會變緩慢,容易引起血管堵塞、動脈粥樣硬化、“三高”等問題,此時患者會覺得胸悶氣短,常常心悸,呼吸不均勻。 “信號”5、口唇發紫,有一部分血液粘度的人,會伴有紅細胞增多癥狀,嘴唇就會發紺(呈青紫色),而且稍微做一些體力勞動,就很容易出現喘不過氣的現象。 30歲后,血液開始變得“粘稠”,這3三件事要少做30歲后,隨著年齡增長,加上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會導致血液中“垃圾”越來越多,容易導致血粘稠,所以,30歲后,一定要注意預防血粘稠! 30歲后,這三件事,容易導致血粘稠,要少做: 第一件:好抽煙,愛喝酒煙酒,已然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煙酒對于身體健康危害巨大! 吸煙時,煙草中的有害物質,可增加血壓,降低運動耐受力,增加血液的凝結傾向,減少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的”膽固醇),降低血液吸收氧氣的能力,增加血液粘稠度。 酒精會加速耗氧,這是誘發酒精性脂肪肝和高血脂的一個重要原因。 所以,日常想要預防改善血粘稠,一定要注意戒煙限酒,尤其是30歲后以后,身體機能開始衰退,此時,應該減少身體的“負擔”! 第二件:熬夜中醫陰陽學說認為,與無形的陽氣相比,有形的血液屬陰。“晝則養陽,夜則養陰”,所以,夜晚是養陰血的時間。 如果,長期熬夜,大腦處于應激狀態,不斷分泌腎上腺素等激素,會造成血管收縮異常,血液流速變慢,血管內垃圾不能及時排出,增加血管粘稠、堵塞的危險。 長期熬夜、睡眠不足會影響身體代謝水平,長期以往易引發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肥胖和其他健康問題。 所以,每晚保證7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盡量睡前不玩手機、劇烈運動,以免大腦處于興奮狀態,不易入睡,對于預防血粘稠,也十分有益! 第三件:久坐久坐,是現代人的生活特征之一。 久坐不動,會使血液循環減慢,久而久之會導致心臟衰竭,引起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疾病。 長時間坐辦公室的人,身體代謝會降低,血液流速變慢,特別是剛吃完午飯,更多血液匯集到胃部進行工作,供給大腦的養分就會變少,很容易困,這時若是睡覺更容易血液粘稠。 還有經常出長途車的司機,久坐駕駛,大腦高度集中,神經緊張,缺乏鍛煉,也易導致血液粘稠,甚至會猝死。 所以,每久坐一小時,就要起來活動一下,伸伸懶腰,走走步。 另外,也可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的有氧運動,比如:慢跑、游泳、健身等。 30歲后,預防改善血粘稠,還可以這樣做1、多喝水,降低血液粘稠度 專家指出,20~25攝氏度的白開水或淡茶水,是稀釋血液的最佳水。 身體缺水,會導致血液濃縮,流動緩慢,血液中的垃圾更容易沉積在血管中,不易排出體外。 所以,日常多喝水、喝茶水,都有利于血液循環,降低血液粘稠度,對預防血栓很有好處。 早起后,一杯溫水,不論是否口渴,都要喝一杯200ml30°左右的溫水,可以沖淡血液,緩解血液黏稠的程度,保持體內血液循環順暢。 茶水,最好在兩餐之間飲用,預防血粘稠效果更佳! 可以用綠茶,搭配蒲公英和桂花,做成蒲公英桂花綠茶包,每日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綠茶,能減少消化道對脂質的吸收,促進脂肪排泄,有降低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喝綠茶有助于改善血脂,預防血粘稠! 蒲公英可以清熱解毒,去火消炎,并且有助于利尿消炎,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和加快有毒物質排泄,有很好的解毒作用,能夠增強肝臟的排毒作用,對改善血液健康具有很好的作用。 桂花茶味辛,性溫,香味清新迷人,具有止咳化痰、養生潤肺之功效,經常飲用,還可以幫助全身排毒。 三者搭配在一起,日常作為代茶飲,對于預防改善血耐粘稠,抗氧化、排毒都有很好的效果! 睡前一杯白開水,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使睡眠更加安穩。 一般建議,睡覺的前兩個小時喝水比較合適,方便在睡前上廁所,減少起夜的煩惱,避免影響睡眠質量。 如果是因為喝水后造成的多次起夜,并且還臉部水腫有眼袋,就要適當的調整喝水時間了。 最好是能在白天就保證水分的攝入,當口渴的時候說明身體是缺水的情況了。 2、食用油,換著吃,搭配吃 很多人,血粘稠或者血脂高后,對于食用油就很忌諱,覺得吃的越少越少! 其實,食用油中的脂肪酸,人體健康所需的營養成分,不可缺少! 而食用油過多和搭配不合理,是導致心血管病的原因之一! 所以,食用油要吃,不但要注意用量,還要注意品類,不能吃單一品種的油,最好是各種油換著吃、搭配吃,每人每天吃齊三種脂肪酸,不能偏好任何一種油類。 比如:將油酸類油脂豐富的橄欖油、亞油酸類油脂豐富的大豆油、亞麻酸類油脂豐富的蘇子油,按2:2:1的比例搭配吃,約25克~30克。 3、堅持有氧運動,清潔血管 運動可以提高代謝水平,加速血液循環。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運動,可改善血管內微環境,排出毒素。 尤其是有氧運動,可以通過長時間攝入氧氣,刺激血管,使血管得到清潔,降低斑塊形成的機率,血管也變得相對寬闊,能有效預防動脈硬化。 散步、慢跑、游泳等運動,都能促進血液循環,加快體內脂質代謝,預防血粘稠! 所以,平時要“動”起來,有助于身體健康! 4、適當吃粗糧,降脂、防血栓 現在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吃的越來越精細,粗糧卻吃的越來越少! 但是,粗糧含有豐富的不可溶性纖維素,有利于消化系統的正常運轉,能起到輔助降血脂、降血糖、預防血栓等作用。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最好能吃50~100克粗糧。 健康成年人,每天吃的量,占主食總量的1/3比較合適。 所以,生活中,要注意粗糧的攝取,切不可一味吃的太精細! 5、早晚堅持刷牙,減少致病菌,保護血管 很多人,只是知道,早晚刷牙,可以清潔口腔健康,但是,你知道嗎? 早晚堅持刷牙,及時改善牙周和口腔健康,清除牙菌斑、牙石等口腔“垃圾”,能有效減少致病菌的數量,相當于“刷掉”了血管里的有害物質。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口腔和牙周健康狀況有所改善時,動脈內膜厚度就會減少約0.1毫米。 過去有研究顯示,如果,頸動脈內膜厚度3年增加0.1毫米,出現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2.3倍。 所以,堅持刷牙,不僅可以清潔口腔衛生,還有助于血管健康! 6、注意飲食 少吃動物內臟、肥腸、肥肉等高脂肪飲食; 少喝甜飲料、少吃蜜餞、話梅等高鹽高糖零食; 少吃薯片炸串等油炸食品; 減少烹調用油,多采用蒸煮拌等烹調方式。 7、釋放壓力 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要學會給自己減壓。 情緒與心腦血管疾病關系密切,因為情緒激動,容易引起血管收縮,影響血液的流速,會使血漿黏度增高。 想要釋放壓力,聽音樂、和友人聚餐、打球、看喜劇片,這些方法都能幫助減壓。 心理的負擔減輕了,血液自然會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