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吃奶酪的小白鼠。合理的飲食可使某些抗癌藥物更為有效。 最近對小鼠的兩項研究表明,增強某些抗癌藥物的功效可以如同改變飲食一樣簡單。這些最新的成果來自正在進行中的利用身體代謝以對抗癌癥的研究。 7月11日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給小鼠補充組氨酸可使甲氨蝶呤(一種化療藥物)更為有效地對抗白血病細胞。肉類和豆類食物中富含組氨酸,可以作為營養補劑。 7月4日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另一項研究則發現,通過飲食來影響胰島素水平,可以增強靶向PI3K蛋白的抗癌藥物的功效。 兩個團隊也想弄明白這些治療方法是否適用于人類癌癥患者,但就目前而言,對小鼠的研究證實了癌癥患者的飲食能夠影響抗癌藥物的療效。 組氨酸研究的主要作者、在美國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從事生長和代謝研究的David Sabatini說:“在癌癥治療中,飲食是很重要的。” 通過利用幾種不同尋常的代謝通路分解營養物質的方式,腫瘤細胞得以異常生長。長期以來,研究人員視這些通路為可利用的潛在弱點:一種阻斷一條或多條代謝通路的藥物可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保留大多數健康細胞。 例如,倫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癌癥專家Karen Vousden去年與其同事發現,限制飲食中的絲氨酸和甘氨酸可以增加轉基因小鼠(易患癌癥的實驗小白鼠)的存活率。這兩種氨基酸對于在低氧條件下生長的細胞尤為重要——這正是腫瘤內部的常見情形。 最近的這兩項研究采用了一種稍微不同的方法:利用代謝通路來增強其他抗癌藥物的功效。 Sabatini和他的同事們對癌細胞進行了篩選,以尋找對甲氨蝶呤(常用于治療兒童的白血病和一些其他癌癥,但毒性很強)起反應的相關基因。最終,最終他們找到了一種基因,它編碼了一種參與組氨酸合成的酶。 研究小組發現,過量的組氨酸使移植到小鼠體內的白血病細胞對甲氨蝶呤更加敏感。Sabatini希望這在人類身上同樣適用,如此便可通過給癌癥患者額外補給組氨酸以減少甲氨蝶呤的用量,從而減少藥物給患者帶來的毒副作用。 7月4日發表的研究檢測了一類靶向PI3K的藥物。PI3K是一種通常在癌細胞中發生突變的蛋白質,有助于促進腫瘤生長。這些藥物在臨床試驗中的結果并不一致,但研究人員發現,部分原因可能是當PI3K被抑制時,胰島素水平上升;隨后,胰島素重新激活PI3K控制的分子通路,克制了藥物的作用。研究小組發現,利用藥物或一種極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被稱為生酮飲食)來阻止胰島素的增加,也能阻止這一通路的再激活,從而增強小鼠體內PI3K抑制劑的效力。 研究人員表示,現在的關鍵是將這些研究成果應用于人類醫學,但這可能比較棘手,因為控制一個人的飲食遠比控制一只小鼠的飲食困難,另一個挑戰是需要確定哪些患者最有可能從飲食變化中獲益,因為代謝的個體差異非常明顯,這些治療的效果也很可能因人而異。 編譯:燈絲 審稿:alone 編輯:程建蘭 |
|
來自: 與人為善abc15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