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遼代的陵墓,我了解甚微,只知大體上遼代風水堪輿是受漢代的影響。契丹人認為倚靠高山離天更近,死后靈魂能更順利的上天,故很多遼代墓葬或葬于高山腳下,或是山腰處。與其他朝代不同的是,遼人不知因何而崇拜巨石,很多墓葬都是開鑿于石山或建于沙石地中,這也是明清風水觀所忌諱的。 遼代陵墓神秘之處在于其位置、規制的未知。遼滅后,金取而代之,金人四處毀壞遼代貴族墓葬,燒地面建筑,搗地下宮殿,毀遼代史籍。再加歷代毀壞,以至現在的遼代墓葬存量很少,規制更是模糊不清,能存在至今者則貴為研究遼史的珍寶。 遼祖陵位于巴林左旗石房子村西北的山谷中,祖陵陵區包括葬有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和皇后述律氏的太祖陵以及部分遼代早期陪葬墓。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漢名耶律億(我認為漢名應作“劉億”),遼朝開國君主,勇善射騎,明達世務。并契丹余七部。任用漢人韓延徽等,制定法律,改革習俗,創造契丹文化,發展農業、商業。916年(后梁貞明二年),群臣及諸屬國上尊號曰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冊。在位二十年,即帝位十一年,廟號太祖。(本段介紹復制于百度百科) 述律氏,遼王朝女政治家,軍事家。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后,為人智勇雙全,謀略過人,嫻習軍事。913年阿保機為平叛出征奚地,她率軍駐守黑山“阻險自固”抗擊叛軍圍攻取得勝利。平時直接指揮“摘蕃漢精銳”組成兩萬人的“屬珊軍”。她能識拔賢才,知人善任。阿保機死后,稱制攝軍國事,為借機翦除異己,殺大臣百余人。太宗即位后,被尊為皇太后。947年,太宗死,又立少子李胡,后李胡與皇孫耶律阮為爭奪皇位相互廝殺。由于耶律阮掌握兵權,述律氏只得和解罷兵,由阮登位,稱遼世宗。世宗即位后,被謫祖州,死后謚貞烈,也算名副其實。(本段介紹復制于百度百科) 祖陵陵區遺存 除祖陵奉陵邑祖州城及其內部建筑遺存外,祖陵區現存還有山谷入口處的龜趺(現位于巴林左旗博物館內)、山谷中的建筑遺存(原址現存)、祖陵嶺南遼墓(地宮已發掘,據說近年又重新封死墓道)、祖陵石像生(剩余兩件,存于博物館)以及祖陵明殿(即太祖陵地宮,具體位置未被確定) 祖陵明殿——地宮 經過金代的毀壞和歷代的洗禮,遼祖陵地面遺存少之又少,人們不禁會對其地宮產生興趣。在遼代幸存的史料中曾提到祖陵地宮名為“明殿”,穹廬式,墓道寬敞。由于金兵的毀滅性破壞,祖陵幾乎全成廢墟。后來日本人以及東北軍閥耗費巨大資金試圖找到祖陵地宮所在并對其進行發掘,但都因找不到所在而告終,最終只得帶走地面上還有價值的遺存。 因此有專家推測祖陵地宮因其墓道一直未被發現,工程隱秘堅實,而未被盜掘。 祖陵的人殉 太祖死后,述律氏承制要求為太祖殉葬,而百官勸阻下只得割下右腕陪葬祖陵,死后才完整的附葬于陵中,在感嘆皇后貞節的同時,述律氏所倡導的人殉卻為她蒙上了一層血腥的面紗。 《契丹國志》記載:太祖崩,述律后召諸酋長妻,謂曰:“我今寡居,汝不可效我。”又集其夫泣問曰:“汝思先帝乎?”對曰:“受先帝思,豈得不思?”后曰:“果思之,宜往見之。”遂殺之。” 這也許是述律氏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的一種方式吧… 草根三品官 NJ 原創 http://blog.sina.com.cn/3pinguan 基本信息: 朝代:遼 類型:皇陵 墓主: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皇后述律氏、另有陪葬墓 爵位:皇帝 初入山谷的第一個古跡,位于山谷口處的遼代祖陵陵門黑龍門的遺址上 如今此碑已入博物館保存
 山谷口的黑龍門遺址上
 黑龍門(祖陵陵區陵門,相當于明清的大紅門)遺址上的遼代青磚,較明清青磚要薄
 第二個古跡,是祖陵的一個陪葬墓,此標志牌離遼墓所在尚有數里山路,車不通,路在一百米后便沒了,剩下的就是比我都高的荒草,故沒有去探訪此墓
此墓地宮已發掘,為遼早期地宮重要實例,其內的壁畫精美絕倫。一度可以游人進入參觀,只可惜近年來不知是誰下令,把此墓地宮封死,不再能進入。 
第三處古跡,遼祖陵建筑遺存,僅剩礎石十余個
 較完整的礎石,十分精美
 最終到達祖陵所在,但祖陵地宮入口至今仍未確定,地宮大約離此碑有數里山路
 都是這樣的山路,越往后越窄
 祖陵地宮疑似位置1
 祖陵地宮疑似位置2
================================================================================================== 以下為山谷兩旁風光
 這張照片正中那塊石頭有點規整,不知有木有陪葬墓或是建筑遺存
 正中的石頭處會不會是陪葬墓呢?
|